第1章 教育信息化的應用與展望(1)(1 / 3)

自我國2001年發布《教育信息化十五發展綱要》以及開展實施“校校通”工程後,全國掀起了一輪波瀾壯闊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浪潮,在經費投入、建設規模、軟硬件平台、應用推進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啟示性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凸顯了未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一、城域教育網絡的蓬勃建設

城域教育網是連接校園網和城市內教育局內部網的傳輸網絡,它借助寬帶數據通訊網絡,以教育資源和軟件為基礎,以實現教育和管理的現代化為目標,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信息化環境,是整體推進區域性教育現代化的最佳途徑。

城域教育網絡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型教育信息化工程,它包括以下四個方麵的服務:第一,為教育管理人員服務。使他們充分利用網絡化辦公環境,快速便捷地處理大量的教育信息,減輕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為教學人員服務。為他們提供與外界溝通的通信環境,並搭建一個網絡授課的平台和資源共享的平台,使他們在更大範圍內實現思想與資源共享,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第三,為廣義範圍內的學生服務。讓他們通過網絡以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手段來學習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材料,從而全麵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第四,為家長服務。憑借網絡架設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便於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裏的情況,學校及時獲得家長的反饋信息。

城域教育網絡建設采用以教學與管理應用為核心、軟硬件並重的建設模式,其內容主要包括這些建設項目。一是建設區域性的教育信息網絡中心,使它成為五個中心:網絡管理中心、管理信息中心、教育資源中心、教育技術培訓中心、遠程教育中心;二是建立完善地區性教育局和其直屬學校的基礎教育管理數據庫,實施全程現代化管理;三是部署基於校園網絡的教學支撐平台,推進網絡教學,簡化實施網絡教學的過程,提高網絡教學的績效,培養創新人才;四是建設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及相應的資源管理係統,豐富教育資源內容,為各級各類學校提供教育資源服務;五是通過對廣大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多種各類層次的培訓,培養一支能適應教育信息化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六是運營機製和管理製度的建設,使城域教育網能夠長期穩定地為區域教育現代化服務。

從網絡結構上來看,城域教育網由五個部分組成,其主體是教育信息網絡中心,它是城域教育網的靈魂與核心,是教育信息服務的中心。基本結點是校園網絡,它們通過公眾寬帶數據通信網絡接入到教育信息網絡中心,並通過它接入到互聯網。城域教育網還有兩個外延:一是家庭上網,它是城域教育網服務的外圍,是通過網絡實施終生教育與繼續教育的基礎;另一個是社會資源服務機構,它們可通過互聯網絡或衛星數字廣播定期向教育信息網絡中心更新教育資源,同時提供其他相關服務。

城域教育網應用係統采用ASP的體係結構,即在中心運行集中式的服務係統,為全地區學校提供個性化的、可定製的教學和管理服務。這種體係結構係統部署集中、數據集中、維護管理集中,具有這些特點:(1)統一認證。提供基於角色和權限的惟一的用戶登錄口和所有應用的單一入口。(2)集中存儲。所有相關應用數據和用戶數據集中存儲在數據中心。(3)集中服務。集中為整個教育係統及相關單位提供網絡應用服務。(4)分布使用。在業務集中的前提下,用戶的邏輯界麵是分離的,用戶隻能看到與自己相關的數據,管理其有權管理的數據,軟件界麵是個性化的,就似在獨立使用一個係統。

二、分布式資源網的初步完善

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重點建設的內容,是信息化教學中最為關鍵的要素之一。通過城域教育網整合某個地區的教育資源,為整個地區提供一個質優量大的教育資源服務係統,是保障資源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徑。廣東省電教館建設的教育資源網係統為怎樣整合一個區域內的教育資源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其核心思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