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研究性學習研究的運用(8)(1 / 3)

政治學科的學習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與實踐密切相關,所以學生選擇的課題應該是貼近時代、貼近社會,關注重大的社會熱點,並運用政治學科的知識去分析、判斷、評價,隻有這樣的課題,在政治科的研究性學習中才是新穎的、有時效的、有價值的。學生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課題、三農問題的課題、科學發展觀方麵的課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伊拉克戰爭等課題,是符合本原則的。隻有具有新穎性、時效性、價值性的課題,學生才會有興趣,才能刺激學生最敏感的神經,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體現政治課的價值所在。當然,新穎性、時效性,決不意味著事事追風,時時追風,而是要考慮本校的研究條件、研究能力。

(四)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要求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相結和。求同思維,又叫集中思維、聚合式思維,是通過對若幹相異的人和事物,進行比較與思索,找出其相同的本質特征。求同思維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求異思維又叫輻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從各方麵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展開思維方式。求同與求異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求同是求異的基礎,沒有“同”就沒有“異”。同時,任何“求異”,也是離不開共同規律的。政治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在選題時既要求同——遵守研究性學習選題的一般原則;又要求異——要突出政治學科在研究性學習方麵的特點。既要對課題的各種信息加以求同——找出普遍性;又要對課題求異——找出本地的特色。比如,研究CD、VCD、DVD的盜版現象,既要考慮到其他學科或綜合性課題研究盜版的共性,又要找出政治學科研究盜版的特點。

一般來說,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能夠遵循上述幾條原則,選擇的課題往往比較切合學生實際,可為課題的進一步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選題中教師的指導

同其他學科學習本質一樣,在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選題中,教師的指導主要放在兩個方麵,一是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即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二是指導學生確立課題,即指導學生進行歸納思維。

(一)指導學生提出問題

政治學科與研究性學習的結合,隻是一種新型的學習,它仍然需要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政治學科教學中具有優勢的就是設置問題情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收集與政治學科教學內容相聯係的社會熱點問題、文化典故、新聞素材、視頻材料,甚至漫畫等材料,設置情景,製造問題場(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為發現和提出問題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指導學生確立課題

教師指導學生對任何學科的指導都是必要的,在政治學科的學習中,運用政治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加以理性分析、歸納等反思思考,引導學生科學分析,對大量材料和問題進行分類整理,比較、篩選、剔除、提取,選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點,進而確立課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重點應該放在指導學生進行歸納,著眼於提高學生運用政治學科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是教師指導學生確立課題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的,學生往往會認為政治學科中的觀點往往是確定的,質疑的餘地很小甚至沒有,既然結論是正確的,還有什麼好研究的。此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教科書上的結論是正確的,我們的研究主要在於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教科書也存在進一步改進的可能,因為,政治學科實踐性、時代性強,政治學科教材相對滯後的問題也是存在的。我們可以通過探索、研究,用當前的社會實際來發現教材的缺陷,並嚐試著去解決教材存在的不足,這些都是我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