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暨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杜小陸先生邀請我為他們出版社主編一套語言學叢書。始初我有些猶豫,但為他的眼界和氣魄所感動,而且覺得這是響應社會發展、對語言科學召喚的善舉,便欣然應諾了。
叢書籌備工作進展很順利,很快便得到了20多位學者朋友的讚許與支持。去年7月和今年4月,暨南大學出版社徐義雄社長先後兩次誠邀部分編委舉行了叢書策劃論證會,深入討論了叢書選題運作的相關事宜,確定叢書名為“語言研究新視角叢書”,叢書的核心思想為“創新”:課題新、理論新、語料新、方法新,力求凸顯研究對象的新規律、新特點,洋溢時代氣息,體現學科走向,給讀者以新的啟示。學術研究貴在創新,創新是學科前進的關鍵,隻有創新才能給語言學增加新鮮血液,使其健康發展。而創新的基礎是繼承和吸收。繼承、吸收與創新融合是語言科學發展繁榮的重要因素,也是語言科學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及其研究的方法論原則。我們撰寫這套叢書既注意繼承優秀傳統,吸收已有成果的精華,更努力於開拓創新。
這套叢書由30本組成,於2008年10月、2009年8月和2010年8月分三批出版。
叢書數量大,內容廣泛而豐富多彩。涵蓋語言理論、語言本體、語言運用和語言教學的範圍,涉及詞彙學、語義學、語法學、社會語言學、語用學、話語語言學、方言學、修辭學、語體學、語言風格學、辭章學,以及港台語言、網絡語言、廣告語言、導遊語言、交際語言藝術、語用與文化、語用與教學的方方麵麵。其中有國家、省部級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成果,有影響較大的學術專著的拓新或再構,有作者多年潛心研究的新著。我們期望叢書的問世能對現代語言科學以及與其有關學科的繁榮發展有所貢獻,對語言學、文藝學、文章學的教學有所幫助,對語言科學的研究者有所啟示,對社會公眾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有所裨益。
叢書的參撰者是海峽兩岸長期從事語言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教學和研究的老中青教授、博士,他們學術造詣較深,眼光敏銳,視野開闊,頗有探索、拓荒精神,曾出版、發表了不少學術專著和係列論文,而且都以嚴謹、務實、求新、求精的科學態度,潛心耕耘自己的課題,竭力使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學術性、科學性、實用性、啟示性。毫無疑問,叢書的每一分冊都是作者多年從事語言科學研究和教學的智慧結晶,我相信讀者朋友們都能從中發現自己喜愛的閃光點。
叢書成立編委會。由本人任主編,郭熙、何自然、劉煥輝、屈哨兵、邵敬敏、肖沛雄、曾毅平、周國光、鄭頤壽、宗廷虎等教授為常務編委,作者為編委。作者提交的書稿經叢書編委會審定,由主編和常務編委簽署意見後,交由出版社出版。全套叢書行文體例大體一致。盡管編委共同努力把好質量關,但由於我們的水平和經驗所限,這套叢書的編寫難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敬請讀者朋友不吝賜教。
暨南大學出版社欣欣向榮,富有活力,一貫重視圖書出版質量。出版的圖書在新聞傳播學、語言文學、心理學與管理學等學科領域已形成優勢和特色,諸如《中文》等係列華文教材在海內外享有盛譽,“院士科普書係”200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次把“語言研究新視角叢書”和全國新聞學教材係列、“海外華文文學叢書”等同列為重點圖書,更顯示出令人欽佩的遠見和魄力。我作為主編,代表全體作者向暨南大學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誠摯感謝各位作者朋友對我的大力支持。
黎運漢
2008年國慶節
於暨南大學羊城苑得道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