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有效的師生溝通

作為一位教師,每天和學生交流的機會相當多,有時是在講台上扮演講演者的角色,有時是在課堂上利用討論解決學生的疑惑,有時是利用個別談話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是,有多少教師曾經留意到自己與學生說的話是否達到效果,常聽到老師有下列的抱怨:

●“不知道跟他說過了多少遍了,可他還是老樣子,每次都說好,但事後就忘了,真拿他沒辦法。”

●“就是他問題多,不知道告訴他多少遍了,他還是這個樣子。”

●“我看他聽講時很認真聽的樣子,問他還有沒有問題,他都說沒有,誰知道他會不會。”

一、無效的溝通

美國著名學者蓋士達等人曾經對一般教師跟學生說話的型態,整理出九種不同的型態,分別以生活中各角色來稱呼,當老師表現出這種溝通方式時,則常常無法達到溝通的效果,因此無法真正解決學生的問題。這些無效的溝通如下所述:

(一)偵探型

偵探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常像偵探一樣,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他會用盡各種方法拷問事情發生的事實。整個談話的過程常為他所控製,而常忽略了學生的感覺,因此,常令學生覺得受威脅,容易引起學生的防衛。

(二)魔術師型

魔術師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的問題時,常常會試著告訴學生根本沒有問題的存在,而且常以“沒什麼”來否認學生問題的嚴重性。而這種說法不能持久,因為否認了問題的存在,並不能真正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且他常忽略了學生的經驗以及知覺的正確性。

(三)裁判型

裁判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往往做很多理性的解釋,告訴學生他們過去的行為如何導致目前的情況。雖然這種解釋可能正確,而對於正處於情緒中的學生,這種方法是無效的。因為,學生還沒有準備去接受它,因此,學生會覺得老師不了解他或責備他。

(四)上帝型

上帝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常預言未來即將發生的後果,而利用這些後果警示學生。認為自己有責任宣布這些預言,剩下的工作就是靜觀預言的實現。是福是禍由學生自行決定,聽從了上帝的指示則能得福,否則就會遭到禍害。

(五)卷標型

卷標型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常給每個問題或學生一個卷標,他們常說“你就是……”他們認為隻要對問題找出合適的名稱或標示,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正仿佛醫生隻要告訴病人所患的病名,病人即可不藥而愈似的。

(六)工頭型

工頭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常相信一個人如果能夠忙到沒時間去想或製造問題,那就不會有問題了。因此,這類型的教師覺得指派工作給學生去做,會比去解決問題來得重要且有效。

(七)警官型

警官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常隻是提供學生應該遵守那些規則,他們隻知道那些事是學生應該去做的,認為沒有必要去聽學生的解釋或感覺。所以,這類型教師隻管學生是否遵守了規則,而不管其他。

(八)專家型

專家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常對每個情境提供建議,不幸的是,往往每位教師的建議,常隻累積個人的經驗和智能,這畢竟太個人化了,而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的情況。而且這些建議經常不是讓學生覺得是壓力,就是養成學生依賴他人的習慣。

(九)園藝設計師型

設計師型的教師在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常不習慣於討論任何不愉快的問題,因此他們經常說一些漂亮的話來掩飾學生的問題,以便和這些問題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他們相信將問題藏在樂觀的花香中,對問題的解決將會有幫助的。

上麵所列舉的這些類型的溝通型態都屬於無效的溝通的範疇。蓋士達等學者提出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必須包括兩種基本的要素,一是正確的接收訊息,另一個則是積極的反應,任何一種溝通,不隻限於師生之間,隻要能做到正確的接收訊息和積極的反應,則必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二、正確接收學生發出的訊息

如果班上有一個學生功課落後了很多,不知道要下多少功夫才趕得上,他很擔心,但不能直接向老師表現內心的憂慮,於是他通過內心“譯碼”的曆程——選擇一些語言符號來表達他內心的狀況。假如他選擇了這樣的訊碼:“我們是不是馬上要考試了?”當你收到這樣的訊息,你內心也必須通過譯意的曆程,才收到對方的訊息。這個曆程可能是猜測或推想,而往往受到收訊者個人的需要、偏好、期待、防衛機轉、偏見或焦慮等因素的影響,而扭曲的接收到訊息。也許教師聽到學生的話,會想到“他忘記了考試的日期”或“他在提醒我上課的進度要加快了”,這樣的譯意可能會引起老師的反應——責備學生或告訴學生考試的日期,可是這些都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