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立誌(一)(1 / 1)

德祐二年三月恭帝和謝太後降元五月,恭帝被元世祖降封為瀛國公。南宋實際上已名存實亡。謝太後和瀛國公趙晨送來詔諭,勸李庭芝投降,李庭芝登上城樓大義凜然地對來使說:“我奉詔守城,沒聽說過有詔諭投降的。”遂拒降。李左丞,一人獨鎮維揚二月有餘,期間與元軍大將阿術對峙讓阿術吃盡苦頭。後,五月趙昰即位於福州,改元景炎,冊淑妃楊氏為太後,一同聽政,授陳宜中為左丞相兼都督,並遙授李庭芝為右丞相,召他返回朝廷,共圖抗元複宋之事,李庭芝欣然從命。這才被鑽了空子,寧死不降。其子也兵分三路撤退······

“爹,娘讓你早點回來吃飯“,一個約莫八九歲的孩童在田埂上對著正在揮鋤的農夫說到。“仁兒,你又不去夫子那讀書了。你且不動看我老大耳光打來。”那農夫二十七八,體格高大,眉宇之間一股浩然英氣。雖是叫罵卻滿是親昵之色。那孩童也不懼怕笑道“爹爹,夫子說話及其酸窮我不學了,我要和你學萬人敵。我要······”‘胡鬧,還不快去念書,爹那會什麼萬人敵呢?’農夫真的生氣了,說罷便不再理會孩子。那孩子,極為機靈哈哈哈一笑便向北而去“乖乖的上學”去了

天不知不覺的暗了下來,那農夫笑眯眯的回來了,隻見家門一大幫人指指點點。還不時聽到自己媳婦兒的喝罵之聲。一老伯見他歸來,當即大叫“辰孫,看看你兒子,阿?把夫子氣走了,還不算,還大鬧學堂!這,這,這成何體統?”李辰孫不覺大驚叫到“仁兒,你不是去學堂,念書了嗎?又怎地打了夫子呢?”“爹爹,那牛鼻子老頭用戒尺打我手心。我奪了戒尺,他就大叫,還動手了,媽說了打架先動手為強,後動手倒黴”那孩子見狀壯了膽氣,誤以為爹爹是來幫他解氣登時大叫。“薩仁,你怎可如此教他,唉!”李辰孫氣急了,眉頭一皺,衝入人中抓起那孩童伸手就是一巴掌。屋內一美少婦,見狀不覺眼淚下來衝上前回了辰孫一掌“李辰孫,你是不是有病?錯不在孩子,你你你你,你滾!”眾人見其不妙,生怕這少婦火及他人便都散開了

是夜,那孩童雖挨了一巴掌卻不哭不鬧,自己一人回房就睡。李辰孫和妻子商議道“薩仁,你這又是幹嘛呢?這孩子本就頑劣,在不教育豈不是要鬧翻了天?我們是······唉···”那少婦美眸一動,板起臉來“怎麼了?我嫁你委屈你啦,你要嫌棄你再找啊你!”“唉,我那是如此呢?薩仁你還不知道我嗎?我我我我·······”“我什麼,我,讓開!我去看看兒子去,有個狠心的爹,總得有個好心的媽”說著就下床看孩子去了。還沒到門外就聽到隔壁孩子,斷斷續續的哽咽之聲。頓時火從心中起,惡往兩邊生。揪著丈夫的耳朵,提出門外也不顧其哀嚎告饒之聲。辰孫無可奈何晚飯也沒吃,隻好在門外睡了一夜。

其實薩仁叫孛兒隻斤·薩仁。是旭烈兀和胡姬所生的女兒,就這一個女兒,所以寶貝的不得了。後來阿裏不哥和忽必烈為爭奪皇位。旭烈兀幫了忽必烈,雖封了汗王但在戰亂中丟失了小女兒是他一輩子的痛。他又怎知女兒被李庭芝的次子所救,並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他。後,宋亡。夫妻兩不想被戰爭再主宰,隻想過自己的小日子。來到蘇北在一個小漁村,過著自己的生活。後來,又有了兒子,饒是李辰孫這般飽讀詩書業想不出什麼好名字,隻好父姓母名叫李仁。小李仁,機靈無比,四歲就和母親一起練功,饒是比他大兩三歲的孩子都不是他對手。雖是極為聰明但性子頑劣,論四書五經啥的一竅不通,卻是掏鳥蛋的將軍,追兔子的元帥,捕魚網蝦的師祖。辰孫也不是沒教育,隻是家有護短妻子他愣是插不上嘴。後來因為薩仁護短周圍鄰居無一不是死對頭,他也常說自己家是四麵楚歌比在維揚守城還難。但母子倆在家自有消遣,薩仁一直給小李仁講蒙古勇士的故事,小李仁還學會講一口流利的蒙語,這是李辰孫這個書呆子怎麼也想不到的。突有一天小李仁說“爹爹,我們去大漠吧!媽說了那裏可好玩了”李辰孫也很意外,後來也想明白了,這孩子也許就該在大漠長大,大漠崇尚武力。最重要的是,在小漁村已經待不下去了········今天隻是打了夫子以後不知道要惹出什麼亂子。想來不如去大漠了

第二天,辰孫痛定思痛變賣了家產開始了向大漠進發。看著和母子倆一樣開心的鄰居們,辰孫越發這個決定是對的利人利己,於是灰溜溜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