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呀,按你的說法,這個崇禎皇帝繼位馬上就誅滅了禍國殃民的閹黨並且起用的大明的賢臣的東林黨人,大明的情況是應該越來越好了,那你能解釋一下為何關外的建奴現在都把大明的京城附近變成了他們的遊獵場,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沒有官兵敢和他們作戰。”
“而在國內呢?是流賊四起,農民是在官府的壓迫和天災的雙重壓力之下再也活不下去了,紛紛參加流賊,反正在他們看來怎麼就是個死,參加流賊說不定還能活命。這就造成了官兵屢屢打敗流賊,但卻始終打壓不下去。”
“再說說你吧,你們家原來還過得去,應該說比大部分的農民生活條件要好一些,現在就連你們家都出來逃荒了,你想那些不如你們家的農民會怎麼樣呢?這一切你都想過沒有?”李文起還是臉上掛著笑容看著吳兵問道。
“都督,我……,我也想過,但是卻想不明白為何會這樣?”吳兵苦惱地抓了抓頭發說道。
“崇禎九年,按你說新皇登基九年了,而官府也在九年前改變了以往災後免稅,救災的政策,反而不救災而加稅,這兩個九年你難道就沒想過有什麼聯係嗎?”李文起繼續誘導地問道。
“什麼聯係?都督,您是說這個政策其實就是新皇登基後改變的,也就是說是新皇的政策?”吳兵忽然想到了什麼,吃驚地張大了嘴,眼睛瞪得溜圓的看著李文起問道。
“難道不是嗎?崇禎皇帝是在九年前登基的,你所敬重的東林大儒們也是在九年前開始輔佐崇禎皇帝的。而九年前官府開始改變了救災免稅的政策,如果不是新皇和東林大儒的政策,為何從前你嘴裏所說的怠政的萬曆皇帝和昏庸無道的天啟皇帝及其你所說的禍國殃民的閹黨執政的時候一直都在進行著救災免稅的政策,而到了新皇登基,東林大儒執政時就變了呢?”李文起進一步逼問道。
他知道現在的吳兵肯定是思想受了了嚴重的衝擊,可以說他從小到大的價值觀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畢竟在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東林黨大儒都是好人,是正人君子。而以魏公公為首的閹黨可以說是無惡不作,是個十足的壞人。
但現在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實卻是他一直認為的壞人做著好事,而他一直認為的好人做的卻是把他們一家給逼上絕路和壞事。而且這個壞事不僅僅把他們一家給逼到了絕路上,而是把大明的農民都給逼到了絕路上,這才造成官逼民反,大明朝也搖搖欲墜。
看著吳兵那痛苦的表情,李文起知道現在的吳兵需要自己靜一靜,畢竟一個人的思想突然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一般的人是很難在很短的時間走出來的。於是他說道:“好了,吳兵,你現在你回去休息一下,好好的想一想都督說的話。”
沒想到吳兵聽後,一下子站了起來,抬起了頭,圓睜著布滿血絲和眼睛看著李文起說道:“都督,您能告訴我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