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年秋季,第八十九屆樞密院全體會議在東京開封府召開,來自社會各界的院士們針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展開了討論:
有院士認為房價有序地、穩定地、可控地上漲有利大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也有院士認為還是保持當前的價格三年後再漲較為適宜,原因是今年來自北遼、西夏等國的投資負增長,圈地運動放緩,失地農民人口相比同期負增長,城鎮化進程相比同期也負增長,民眾購買力不足,緩上三年等民眾攢點錢了,感覺有能力買房了再漲。
為此爭得是白沫四濺,目赤脖粗,甚至有人脫下靴子,扔到對方臉上。
但是對於蹴鞠運動的立法問題,代表社會各界的院士們出奇地一致,一致同意蹴鞠運動作為大宋王朝的國球,會議還還一致表決通過了《蹴鞠法》,規定自即日起,蹴鞠運動自學前教育開始普及,以後每一屆的科舉大考,才藝展示環節增加一項必考項目,那就是蹴鞠,除此之外,考生還可多擇一項才藝來展示。
……
各路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預料之中,年方三十有七的高俅被選為當年度大宋王朝十大傑出青年,年輕有為,紅頂加身,前途不可限量,他日更晉為太尉,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
自此,蹴鞠運動在大宋王朝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不但各州各府的大學城修建了可以進行蹴鞠運動的體育場,甚至幼兒園裏,也修建了小型的蹴鞠場地,有些幼兒園,麵積較小,沒有足夠的場地建設蹴鞠運動場,就拆了滑梯、跳跳床、沙地和秋千。教育,當然是要從娃娃抓起的。
.
之後的大宋第一考---科舉大考,最後的才藝展示環節,總會出現許多可歌可泣的案例:
可歌的原因是高俅之後的大考頭幾年,蹴鞠運動還沒有從娃娃學起,許多考生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蹴鞠作為自己的才藝來展示,這種精神是一種正能量,值得大書特書,值得弘揚,值得歌頌;
可泣的原因是一部分考生,經過校外蹴鞠短期培訓班學習之後,每每在才藝展示環節展現突擊練就的蹴鞠技巧,挑戰比高俅更高難度的技巧,後果是每逢科舉大考的才藝展示環節,考場外總要侯著一長串急救車,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精神。
.
大學城裏的學子們,均以高俅為偶像,平日裏苦練蹴鞠技藝,希望有朝一日通過大宋第一考,也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宋公務員,為人民服務。林衝也是高俅的粉絲。
上午的蹴鞠訓練課結束了,林衝回到宿舍,擦了把汗,洗了把臉,去水房衝了個涼水澡。看看表,午餐時間已到,林衝便取出飯卡,準備去用午餐,剛到門口。
“林衝,等一下!”有人在後麵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