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給學生一顆仁愛之心(1 / 2)

相比起做一個名師來說,要做一個稱職優秀的老師似乎並不那麼難。隻要你記得: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折射出你的人格內涵,而你的人格則會影響你的學生一生!用你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吧,並讓他們懂得“仁者愛人”!

如果我們向全世界的校長和教師提問,問一問在他們心目中,最偉大的教育家是誰,他們肯定能夠羅列出一堆名單來,特別是那些對世界教育史比較精通的學者們,他們羅列的名單將會更長。

也許你會覺得這份長長的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重若千斤,可是若讓你選出一個你覺得最偉大的教育家,你會選擇誰呢?

曾經有一個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姑娘,想要在她就讀的高中開展一項學雷鋒的活動,她想讓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傳遍美國的校園。

當她做宣傳活動的時候,她的校長問她:“雷鋒是誰?是孔夫子的一個門生嗎?”由此可見,我們知道了在這個西方校長的心目中,東方最偉大的教育家便是孔夫子。的確,在言必稱希臘的西方學者的頭腦中,世界上的大教育家恐怕除了蘇格拉底,就隻有中國的聖人——孔子了!

我們偉大的聖人孔子,的確不愧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學家,至今仍無人能企及其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藝術。以著名的“啟發式教學法”為例,許多人都以為這是蘇格拉底的首創。事實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正是孔子一貫堅持的啟發式教學方式,而且“啟發”式這個名稱本身也是由孔子這八個字(而不是蘇格拉底)所創造的。

除此以外,孔子所創造的啟發式教學法,其內涵也要比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更為豐富、更為深刻。而且孔子比蘇格拉底早出生82年,所以孔夫子才是我們真正當之無愧的啟發式教學的創始鼻祖。

不過,無論“啟發式”教學方法到底是誰首創的,這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偉大的人原本思想就是相通的。

對於孔夫子而言,他最為重要的理想,便是實現人與人之間充滿仁愛的大同世界!為了實現大同世界,關鍵是要把仁愛的思想灌輸到廣大群眾中去。而他需要在他的仁愛思想和廣大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就是一大批有誌於弘揚和推行仁道的誌士和君子。

這類誌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誌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相傳,孔夫子門下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賢弟子七十二。這些人就是孔子為了推行仁愛思想,實現大同世界所培養的傳道的誌士。

古語雖然說:“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究竟人的本性是善亦或是惡,至今還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不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受環境以及其他種種因素的影響,人的善良和邪惡的一麵時常會各占上風,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即便是孔子的弟子這些能夠堪稱賢人、聖人一級的人物也是如此,但是孔子作為老師還會時常用仁愛的思想提醒他們,叮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