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祖國抗戰大閱兵,先為習總和祖國這次能正視曆史點讚,因為這次閱兵祖國邀請了台灣的國軍抗戰老兵參加,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祖國應該正視曆史,抗戰不應該分為共產黨和國民黨之別,都是華夏兒女,血灑戰場,作為存活下來的老兵,理應受到相同的待遇。前幾天和母親看了《百團大戰》,作為八零後的我,相對喜歡曆史和寫作,第一次在這種大型的共產黨洗腦片中,看到了張自忠將軍,看到了他的英勇犧牲,雖然時間很短,但也心裏很是安慰,共產黨開始尊重曆史了,八年抗戰,不,不應該是八年,中國的抗日戰爭,如果說是從1937年的七七事變算到1945年這八年的話,那麼就真的錯了,那就是你真的不懂曆史,中國的抗戰應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直到1945年應該是整整一百零五年,中國在經曆一個多世紀的抗戰和屈辱中,用浩瀚的氣節和無數生命取得了艱難的勝利。一寸山河一寸血,血染山河國健在。最後的勝利不是靠我們的地雷戰地道戰,遊擊戰打垮重型武器的小日本,這裏麵有多少國軍戰士的犧牲,說到這不是否定祖國共產黨抗戰曆史,隻是曆史該是什麼就應當是什麼,我們應當尊重曆史,尊重那些為國捐軀的前輩。抗戰之初,小日本妄圖三個月亡我中華,他們沿著平漢,津浦,平綏三線迅速南進,抄堵我中華西南方,再由西向東迫我們與死地,為此國軍做出了相應的戰略轉移,並組織會戰,我們都知道毛主席提出的《論持久戰》這個觀點,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觀點在抗戰初期蔣介石就提出來了,相應的還有那個《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觀點。而這些卻在日後被宣傳成不抗日,真是不尊重曆史。七十年過去,我們都知道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很悲壯,英雄,但國軍在忻口會戰時,33軍以傷亡27000人代價阻隔日軍十萬之兵於西北之外,最後彈盡糧絕,八百衣衫襤褸的陝西國軍士兵被逼到懸崖邊,他們砸毀槍支,麵朝陝西方向跪拜父母,然後高唱秦腔,全體跳入滾滾黃河。他們都是16至18歲的孩子,他們從關中(也有少數山西河南)鄉村投到孫蔚如麾下來,不是為了吃糧飽肚,而是為著打日本鬼子走進中條山的。他們沒有一個人活下來。他們800人集體投河的那一幕,被山裏的村民看見了。活著的這個村民尤其清晰地記得最後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懸崖上隻剩下最後一個關中籍中國士兵,這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攥著他的部隊的軍旗。那是他和他的父親和村民們崇拜著的楊虎城創建孫蔚如統率著的西北軍的軍旗。軍旗已經被槍彈撕裂被硝煙熏染,他仍然雙手高擎著。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幾句秦腔。那位活著的當地村民還記得其中兩句戲詞,是《金沙灘》楊繼業的兩句——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啊……”
這是何等的驚天地泣鬼神,隨後趕來的日軍,為之震撼,放下槍支列隊敬禮,寫到這裏,心情特別難受和沉重,眼淚都會在眼眶中滾動,可能我是一個感性,容易感動的人,但這些事實,我相信每位華夏兒女都會為之動容,落淚。
常德保衛戰,74軍57師的八千官兵,在阻擊日軍十餘天後發出了57師的最後一封電報《彈盡,援絕,人無,城破,卑職率副師長,參謀死守中央一屋,做最後抵抗,誓死為之,祖國萬歲,並祝勝利》這份珍貴的電報現還保存於台灣。
如果你看過《血戰台兒莊》就知道當時前輩們是如何奮起激戰,這或許是我看過的共產黨祖國拍攝的國軍正麵的形象,對了,還有一部《大刀》這部電視劇說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首“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1938年春侵華日軍算與華北方麵軍南北夾攻,合圍徐州。與此同時,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冒著硝煙炮火,急速抵達徐州,親自布置戰略,與敵人進行決戰。李將軍力排眾議,起用了代人受過、被民眾斥為"漢奸"的張自忠將軍,同時,將川軍王銘章師收編進自己麾下。不久,在津浦路北線的韓複榘集團軍為保存實力,擅自放棄重鎮濟南,致使津浦線大門洞開。日軍主力磯穀乘虛南下,連克泰安、濟寧、大汶口……蔣介石聞訊,將韓複榘騙至開封扣留,後押赴武昌槍決。日軍阪坦師團為策應津浦線上磯穀師團的正麵進攻,占領青島後,沿膠濟線進迫魯南軍事重鎮臨沂,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台兒莊會戰的序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