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主題設計與組織(十三):形成健康心理(2)(1 / 2)

麵對心理障礙,有兩句成語

(1)要未雨綢繆;

(2)勿諱疾忌醫。最後,送給大家三句話:

(一)講究心理衛生。

(二)關注心理障礙。

(三)保持心理健康。3.課堂預習和溫習

(1)課前預習:查找心理健康與不健康的案例。

(2)課後溫習:交流如何做心理健康的人。

師生評價

1.活動評析

A.教師評析:B.同學評析:2.信息反饋索引資料1.《心理測驗題》

請不要這樣想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周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曆,也就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意念。依據心理學的研究,在相當大程度上一個人的情緒表現與自身的某種觀點、某種思考方法,以及相應的感受結果相關聯。而一個人發生情緒或心態上的困擾,有許多出於不合邏輯的思考模式或不合理的精神意念。

心理醫生告訴我們,在這個強調心理健康的時代中,一個人如果能學會廣泛運用理性思考,這個人就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心理困擾,從而保持正常的情緒感受。你也許要問:我可以掌握理性的思考方法嗎?我的情緒表達是不是正常合理?下麵,心理醫生給出了15個生活意念。你可以根據自己第一感覺做出是與否的回答,它能幫助你領會和把握合理的人生觀。

(1)我應受到人們的喜愛,我的所有表現都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歎。

(2)一個人應該無所不能,在所有方麵都有成績,隻有這樣的人,活著才有意義。

(3)有些人做出了不道德的行為,對於這樣的人必須嚴懲不貸。

(4)如果事情沒有按自己的步驟進行,就會進入一個舉步艱難的境地。

(5)我們遭受到的一切痛苦都是客觀的,我們什麼都做不了,隻能默默承受。

(6)對於恐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謹慎,隻能接觸,應該隨時防範它的發生、發展。

(7)逃避問題比解決問題要輕鬆些。

(8)各行各業很多,我隻要隨便選一個好好幹,一定會做出很好的成績來。

(9)隻要找一個強有力的依靠才能活得瀟灑。

(10)曆史決定今朝,這也是為何人往往要回顧自己的切身體驗。

(11)假如我要與別人友好相處,就應該先讓別人知道我的想法。

(12)事業上的挫折並不可怕,但還是會讓人有挫敗感。

(13)每個人碰到的問題都應該得到完美的解決,否則就會有煩惱的感受。

(14)各種事業都在最初不被理解,而一項“成功事業”,別人常常艱難指責或根本無法指責。

(15)情緒是種潛意識,人們無法改變。

上麵15種想法或觀念都是不合理的,心理醫生會告訴你“不要這樣想”。假如你對其中許多意念都是十分相信的話,認為這樣的想法是必然的,就會使你艱難和整個世界交融,經常受憂慮、煩躁、不安的困擾。不過你不必擔心,心理醫生能夠使你從中解脫並得到啟發:人的精神意念都不相同,是無法十全十美的,你在問卷中承認的某些意念,恰好反映了你心理感覺上不夠穩定的地方,你可以用心體會,從不樂觀的意念中解脫出來從而達到心理上的自我實現。

2.《中國青少年的成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中國的教育家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被急切地追問:青少年的成長到底怎麼了?人們一味地追求產值的發展觀給社會帶來負麵影響的同時,也同樣涉及到教育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葛曉音說,大城市中生活條件優越的中學生,人生態度卻十分悲觀和頹廢。她認為,學生們表現是拜金社會心態所帶來的負麵影響,這些情緒低落都不是暫時性的“青春期叛逆和苦悶”,中國心理學會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3.4億17歲以下成年人中,大約有3000萬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其中中小學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課業繁重、生活乏味、將來就業壓力巨大等因素,是造成青少年心理普遍失衡和憂慮的重要社會原因。應試教育過度功利化的導向,則使學校顧及不到培養學生人格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