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考核。”
隨著悟能一聲高喊,左邊的儒生放下了手中的書,說道:“一問少俠,‘若一誌,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何解。”
雪千尋聞言,心中一愣,想不到這個儒生居然問起了他儒家的功法,他的心中暗自慶幸,幸好自己不能習武的時候,經常看一些儒釋道三家的典籍,希望可以從中找到可以修煉的方式,所以對儒釋道三家的典籍也是非常熟悉。
白袍儒生這一句話,是相傳上古儒家聖人孔子被弟子問道什麼是心齋,孔子則以這句話答之,他認為心齋就是通過意念專一,呼吸細長,耳之不聞,唯心能覺,進而神氣合一,進入清靜純一的境界。、
相傳,孔子63歲時,曾兩度被魯國驅逐。到了宋國,司馬桓砍倒大樹威脅他;到衛國又被錯抓進監獄;在陳蔡之間被楚軍團團圍困“七日不火食”,餓得他那些弟子爬不起來,而孔子卻安於“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可見儒家功法的厲害之處。
於是,雪千尋答道:“靜下心來摒除雜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識逐漸歸於一處,專注一心。同時要調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淺入深,那時候你就不用耳去聽,該用心去體會了.進而加深修煉,雜念全無,這時已達到心息相依的地步,而氣是空明的、虛無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它能容納一切。當修煉進入高深層次時,大腦思維也進入了一種極靜的狀態.漸入混沌之境,神氣合一,心中寂然。此時人與天合,真性畢露,似乎進入一種空明的世界,這時“道”自然與你相合。這就是虛,就是心齋。”
白袍儒生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二問少俠,‘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何解。”
雪千尋毫不猶豫地答道:“善於培養浩然之氣.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一點不加傷害,就會充滿上下四方,無所不在。”
白袍儒生聽到了雪千尋的答案,再一次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三問少俠,何謂浩然正氣。”
雪千尋聞言一愣,心想這個問題太過於深奧,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時之間陷入了沉思,整個房間頓時也陷入了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雪千尋才緩緩抬起頭,說道:“所謂浩然正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有了浩然正氣,便可做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白袍儒生看向悟能,笑著說道:“此子不錯,可過關。”說完後,又拿起了手中書繼續搖頭晃腦地看了起來,仿佛天地之間最好看的事物便是這書中的世界。
此時,青袍道士開口說道:“無量壽佛,少俠,我隻問你一句,何謂天地不仁,與萬物為芻狗。”
雪千尋皺了皺了眉頭,毫不猶豫地答道:“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還是那個天地,萬物還是萬物,二者毫不相幹,所以萬物無需敬畏天地,而應該逆天改命。”
青袍道士聞言向雪千尋打了一個稽首,滿臉歡喜地說道:“大善,修道者,本就是逆天改命,施主對修道如此有慧根,倘若入我道門,大道可成啊。”
雪千尋連忙拱手回了一禮,說道:“道長過獎了,在下尚無出家的打算。”
青袍道士見雪千尋居然拒絕了,臉色一暗,隻好作罷。
回答完兩道問題之後,雪千尋抬頭看悟能,說道:“悟能大師,請賜教。”
悟能雙手合什說道:“好,請問少俠,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出自何處?”
雪千尋當然對這些爛熟於胸,立刻答道:“出自《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 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悟能拍手笑道:“想不到雪施主不但武學天份極高,連儒釋道三家典籍也有所涉獵,實在讓老衲佩服。”
雪千尋拱了拱手,說道:“大師過獎了, 在下這算是過關了嗎?”
悟能搖了搖頭,說道:“還不能,施主還要再過我們三人一關,才可以算過關。”
雪千尋連忙說道:“既如此,請大師告知。”
悟能與儒生、道士點了點頭,然後緩緩地站了起來,三人身上都站了起來,身上的氣勢漸加強。
雪千尋見狀,心中升起一絲不妙的感覺,立刻右手抓住七殺劍劍柄,全力防備著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