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人們十分熟悉的著名悲劇。劇中丹麥國王的弟弟懷有殺兄篡位的陰謀,以水銀灌入國王耳中將他毒死。從而引出王子複仇的動人故事。莎翁在這裏有個小小的錯誤,水銀不會致人死命。我們姑且假定國王曾經患過中耳炎並造成耳膜的穿孔,“無孔不入”的水銀能通過穿孔流經咽喉而到達胃腸,但是分子狀態的水銀不會產生毒性,更不會將人毒死。一般聽說的汞(水銀)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氣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銀在常溫下決不會蒸發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氣。
在另一部名劇《裘裏期·凱撒》第二幕第二場中,凱撒問勃魯托斯:“現在幾點鍾啦?”勃魯托斯回答說:“已經敲過8點了。”可是能夠敲點報時的鍾,是在凱撒被刺後約1400年後才發明的,準確點說是在1335年首次在意大利米蘭製造的。
以上這些莎士比亞當時一定沒有想到。
語言大師罵黃金
莎士比亞是一個語言大師。請看他一段咒罵黃金的話吧:“黃金呀,閃爍的寶貴的黃金,有了你,黑的會變白,醜的會變美,錯的會變對,老的會變幼,怯弱會變勇敢!神呀,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他可以引走他身邊的牧師和仆人,抽去莽漢頭下的枕頭?這黃金的奴才,會彌縫宗教,打破宗教,會向奸徒祝福,把癩子變成雅士,使強盜受到冊封,受人跪拜,受人頌揚,叫他和元老院議員同席,可以使哀哭絕望寡婦再嫁,這個被詛咒的東西,這個人類共同的娼婦!”
這一段精彩的疊句,一氣嗬成,它把資本主義世界“金錢第一”的醜惡現實描繪得淋漓盡致。
名作家的粗心
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不朽之作《魯濱遜飄流記》寫的是一個名叫魯濱遜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風,船破人落海,後漂流到一座荒島上孤獨求生的故事。
該書的第一版裏有這樣一段描寫:
“魯濱遜到了孤島上,衣服全濕透了,他把衣服脫下,掛在樹上晾起來,然後穿過樹林,走向荒島中間。
“這是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到處都是亂石和野樹。魯濱遜走著走著,覺得肚子餓了,但是找不到可以吃的東西,後來他發現了一株樹,樹上有甜甜的果子,他就把果子摘下許多許多,放在衣兜裏,再回頭向沙灘走去……”
書出版後不久,一位少年讀者發現了破綻,寫信給笛福:
“笛福先生:您弄錯了,魯濱遜這時哪裏有衣兜呢?”
笛福收到信後,深感由於自己的粗心而對不起那些熱心的讀者。於是,他虛心地給小讀者回了信,檢討了自己的失誤,感謝了這位小讀者,並在書中作了更正。
奇怪的乞丐
一天,英國著名作家狄家斯的女仆正在廚房裏準備午餐。
忽然,她發現窗外有一個乞丐踱來踱去。那個乞丐穿著破爛的衣服,脖子上圍著一條髒得分辨不出顏色的圍巾。頭上帶著一頂破氈帽,破帽簷檔住了滿是灰塵的臉。女仆覺得他太可憐了,便準備給他一點兒吃的東西。可是她又發現這個乞丐行跡很可疑,那人總是探頭探腦、東張西望,還老往下拉那頂破氈帽,仿佛怕被別人發現了似的。
女仆便懷疑這個家夥偷東西,於是她便跑去告訴狄更斯,可巧狄更斯不在家。她慌了,跑到大門旁邊的籬笆旁,準備喊街上的人來抓小偷。
突然,那個乞丐壓低了聲音對她說:“別喊,是我!”女仆定神一看,那個乞丐原來就是她的主人狄更斯。
女仆驚奇地問:“先生,您這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