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至理名言(2 / 2)

隻見習禎習詢習竺三人,帶著數十習家護衛,從分開了的人群中央朝我們走來。習禎走到我的身旁,向四周一拱手道:“各位聽我一言,眼前這兩位並非什麼為富不仁的北方權貴,而是大唐的寧王殿下諸葛亮諸葛大人與尚書左仆射徐庶徐大人,他們此來荊州帶來的不是戰爭,是和平,與大唐不用打仗的和平,因此,我們要感謝他們,而不是圍攻他們。”

“習大人說他們是好人,那他們就是好人!”“對!我們都聽習大人的!”人群中的聲音嘈雜一片,不過可以看出,習禎在百姓中聲譽十分之高,甚有威信。那群流民中突然有人衝到習禎麵前,跪下道:“習大人,我拖家帶口來到襄陽,盤纏早就花完了,這裏的人都說您是大善人,您行行好,賞我口飯吃吧!”

習禎並沒有豪族那種慣有的傲氣,低眼看了看那名壯漢,親手將他攙起來道:“快起來,看你也是個種莊稼的好把式,張賀,你去引著這群流民到習家在城西設的那處粥場,給他們每人吃頓飽飯,再送五百大錢,讓他們北上回鄉去吧。大唐的寧王就在此,他說過的,不會有戰爭的,諸位鄉親們放心吧!”

此時幾乎所有的眼睛都看向了我,我隻感覺仿佛鑽進了一個套子,隻得勉強應付道:“你們荊州的幾大豪族已經和大唐合作,大家是朋友,就不會有戰爭。”人群中頓時有了一陣歡呼,最外圍的人群已經漸漸散去,四處奔走相告起來。

習家護衛中也走出一人,引著那群流民向城西走去。習禎向我一拱手道:“襄陽治安不慎,讓殿下受驚了。”習詢習竺也紛紛向我打了招呼。

“哪裏?文祥客氣,亮還要多謝文祥及時解圍呢。你我二人以後便表字相稱,成日殿下殿下的,就顯得生分了。”我拱手還禮道。徐庶在旁亦是笑道:“文祥一如二十年前那般樂善好施,如今在襄陽城威信十足,善有善報也。”

“孟子有雲: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禎設了幾處粥場,時不時接濟窮人,不過便是拾人牙慧罷了。”習禎謙虛道。

我望著這街上漸漸散去的人群,有感而發道:“江山如舟,萬民似水,水可載舟,亦能覆舟。”

“孔明一語,當是至理名言。習家在襄陽的府邸距離驛館不遠,禎相送孔明一行可好?”

“正好。”

一行人邊走邊聊,到了驛館東院的時候,未時已經過半,剛與習家眾人道了別,便見劍楓迎了出來,道:“有人回報,說是二師兄街上叫流民圍了,看起來是習家的人解的圍吧。中午的宴席可還順利?”

我點了點頭,伸手往前指了指道:“走吧,我們先進去再說。”

室內,我與徐庶劍楓三人圍在一張黃花梨木製成的案幾前,三盞香茗熱氣嫋嫋,四周早就屏退了左右。我盯著那屏風上的山水畫愣愣出神,總覺得心中有種不安。良久,我對徐庶道:“元直,你看如何?”

“太順利了!”徐庶不假思索的道,但神色間卻沒有半點的喜悅。

“是呀,太順利了……順利得讓我有幾分心慌。”我也幽幽的歎了一口氣。劍楓在旁卻聽得一頭霧水,道:“二師兄,元直,既然順利為何還不高興?”

我輕敲著案幾,反問劍楓道:“不敗(劍楓字),你可記得我們來時,皇上給我們的任務是什麼?”

“孫家對荊州的影響力巨大,阻止荊州倒向孫家一方。”劍楓脫口而出,像他這種負責任的人,對自己的任務一向是謹記於心。我笑了笑:“你可知現在的形勢是什麼樣嗎?蔡、楊、習、蒯、馬、向,荊州八大豪族的六家,竟然一點預兆都沒有的投靠了我們大唐,這樣一來,有了他們六家的配合,拿下北荊州幾乎就是易如反掌。”

“這……他們難道沒說什麼理由嗎?”

“理由?嗬嗬,大唐勢大,識時務者為俊傑,荊州豪族根深蒂固,必須考慮族人的安全,故才棄暗投明。”徐庶以一種嘲弄的口氣說道。劍楓皺著眉頭道:“這理由很是誠懇,有很有道理,為何元直用如此口氣說話呢?”

我解釋道:“並不是他們這個理由不可信,荊州豪族做出的行動已經表明了他們當真是要投靠大唐,隻是天下間沒有白來的午餐,我們現在弄不懂的是,他們葫蘆裏究竟賣得什麼藥,所圖的是什麼?我二姐的丈夫蒯家蒯祺在酒席上曾遞給我一張紙條,約我明日悄然赴蒯家一聚,從席間也可以看出來,蒯家與蔡家並不是真正的一條心,也許倒時可以看出點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