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全國政務(2 / 2)

八州刺史除青州為從二品外,餘者皆為正三品。其中青州刺史由原冀州刺史石廣元調任,冀州刺史由孟雄升任,兗州刺史乃是王修,並州刺史乃是高幹,幽州刺史乃是陳平,蒙州刺史乃是陳宮。這六州刺史早有定論。

而閻柔出兵東北,新打下來的遼州,刺史之位卻被大哥諸葛謹派人站得了先機,由原泰山郡守升任遼州刺史。徐州刺史由於諸葛均調任太傅,也空缺的了下,出乎意料的不是這刺史之位由諸葛均的人繼續接任,而是這接任者即諸葛均的親信不是陳登,而竟是北海薑家的大公子薑明,也是王雙的小舅子。我不免有些心驚膽戰,三弟何時竟與薑家搞到了一起。

吳質的升任令泰山郡守出缺,於是原北海郡守崔浩崔州平便調任至泰山,我的大本營北海郡則交給了許攸,像泰山北海這等的青州大郡,一郡之首乃是從三品的位置,而刺史之位則是正三品,許攸所得到的較我當初許諾的遼州刺史還是差了一些,不過許攸倒是毫無怨言,畢竟比起遼州那種苦寒之地,青州這片全國受到戰火影響最少的土地實在是太美妙了。

由於父皇的登基,天下大赦,普天同慶,以大唐的發源地青州為核心,百萬名百姓高呼著唐皇陛下的恩典,自發的上街慶祝。其間也有些零星的反抗聲音,尤其那些堅信靜心小築神話的人們,更是不畏死的起義,但那些聲音和動作就如冰原中微小的火苗般,在瞬間就被撲滅,當然,這些都是大唐軍隊加班加點的功勞。

僅僅在大唐成立的十天內,大唐軍隊的手下又多了上萬條亡魂。

或許由於人們對於諸葛家的獨立早有了心理準備,在大唐之外的各大勢力對此的觸動反彈並不太大。江東孫家在獲知大唐獨立的第一時間,非但沒有予以譴責,試圖發動戰爭,更是宣布了將在三個月內立國號吳,抓緊了徹底控製益州的步伐。

控製西涼關中的司馬家則是對此毫無反應,四處調集軍隊鎮壓西涼與關中的起義,在靜心小築正式宣布支持司馬家後,靜心小築強大的影響力讓起義的規模瞬間從數十萬人驟降到幾千人的規模,不出一個月,司馬家已經徹底鞏固住了在兩地的統治。

真正震怒的是控製著兗州中北部的漢室,幾天之內便宣讀了數份上萬字的檄文,聲討大唐,號稱若是唐皇削爵散國,負荊請罪,尚可饒其一命。隻不過這些檄文在大唐強大的兵力麵前多少顯得有些軟弱無力。就連漢室宗親,控製荊州的劉表,也隻不過在口頭上譴責唐皇兩句,其他的動作便僅僅是在與唐接壤的領土上加強了戒備,不見給漢室一兵一卒的支援。

在失去了靜心小築的支持後,再加上天下的格局日趨明朗,不再像五年多前那般混亂,天下對漢室的態度一落千丈,再不見當初一紙檄文天下公討的局麵,可以說,漢室的滅亡如今已經隻在旦夕了。

開貞元年七月二十日,新任唐皇下旨,出兵兗州,討伐漢室,為曹家複仇。伐漢大軍共分四路,趙雲帶領北郊校場駐軍、黑山軍、趙家軍共計六萬人從泰山出發,張遼帶領徐州駐軍三萬人從徐州出發,於禁帶領並州駐軍三萬人從並州出發,王雙則是帶領兩萬兗州軍從淮南出發。

四路共計十四萬大軍成半包圍之勢,圍剿漢室。統領乃是大唐驃騎將軍二等侯爵趙雲趙子龍,副統領的人選頗是出人意料,不是諸葛家二十年的老臣張遼或是於禁,也不是大唐軍中的新銳王雙,卻是一個大唐權貴中絕大多數人沒聽說過的名字——北宮誕。

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養傷的我默默地歎了一口氣,這個家夥也終於要正式地登上諸葛家的舞台了。

在泰山城北的一處幽靜小院,周圍密密麻麻站了數十名士兵把手,若是有百姓或是官員入內,必須事先登記方可進入。

比起周圍動輒上百畝的豪宅大戶,這處院落可以說是頗為玲瓏,在灰色的壁牆上爬滿了碧綠的藤蔓植物,樸素的白色照壁後是幾株梨樹,一位年過半百的老者端坐在樹下,手持著一本《孟德新書》,抑揚頓挫的朗朗閱讀著。

“文若先生,亮來看你了。”我帶著笑容,跨步走進了這個院落。這位在認真看書的老人,正是在幾天前還在大唐紅極一時的大賢荀或荀文若,不過是因為在唐皇登基那天冒死勸阻,如今被免官削爵,賦閑在家。

荀或繼續搖頭擺首的讀了一段,方才微微抬起頭來,道:“沒想到或獲罪在家,還是有人趕來看望,真是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