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亦步亦趨的跟在父王身後出了東書房。
**到了回二公子府時,已經是下午未時。
轉過重門疊戶,穿過層層院落,我徑直來到了東院,這裏有著我的以沮授為首的數百食客。原本徐庶也是住在此處的,但徐庶遊學時曾在諸葛家住過一段時間,與父王極為熟稔,因此當徐庶被我從徐州救回泰山,父王異常高興,直接封了徐庶為尚書台左仆射,俸一千五百石,又賞了城北的一處三進三出的大院落,一時間恩寵之程度無人出其左右。
當我進了東院後,發現徐庶已經在沮授的房間內與沮授一起,等候多時了。沮授原本就是華北名士,曾經大名鼎鼎的袁家兩大智囊之一,在我府內任首席幕僚已有近三年,此刻見我麵色不是很好,開口問道:“孔明,莫非唐王近日登基的傳言是真的?”
“就在明日。”我沉重的點了點頭。
“那太子的人選……”
“是大哥。”我遂把今日父王與我講述的話對著徐庶與沮授複述了一遍,又問道:“你們對此可有什麼想法?”
徐庶道:“看來孔明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隻是心中不太確定而已,就庶來看,在唐王登基,新太子立足未穩的這頭幾個月裏,二公子因病不能過多理政,失了先機,這形勢雖看似大公子已經穩操勝券,但實際上,二公子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唐王殿下也是在繼續考察你。”
我輕輕點了點頭,看沮授也是一副甚得吾心的樣子,麵帶笑容。又聽得徐庶道:“若真是唐王一點也不願立你為太子,就不會在今日輕描淡寫的找你去談話,甚至在言語中還對你暗中多多鼓勵,試想從夏至今,凡是在帝皇權重的時候,有哪位太子不是在眾多子嗣中一枝獨秀?或許太子還有些同樣優秀的兄弟,但在太子人選確定的一刹那,哪些人無一不是死的死,黜的黜。”“不錯,如今看唐王大人待孔明你的態度就很明顯了,不免官,不削爵,就連你身邊的所謂二公子黨,也沒有任何的貶黜,這也就是說,唐王對孔明仍是報有極大的期望,正如唐王所說,目前立大公子為太子,是為了穩定國家的無奈之舉。”沮授接過徐庶的話。
我笑了笑,聽了兩人的見解,如我從王府出來時一路所想如出一轍,心中信心更足,道:“那以二位看法,亮接下來該當如何?”
“一如既往,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等,唐王身體安康,至少還能再享福二十年,我們有得是時間等大公子犯錯!”
我微微冷笑,隻要我的勢力依然強勁,大哥早晚有按耐不住的時候,到時他隻要做出有違祖訓的事情,就休怪弟弟不客氣了。此時舉起了茶杯,遙空一敬道:“就讓我們恭祝大唐王朝繁榮昌盛吧!”
建安十九年七月,同時也是開貞元年七月,地處中國東北華北的唐國正式宣布脫離大漢,成立了新的王朝——唐王朝。
那一天,大唐上千大小官員雲集朝天殿,聽曹家幸存者曹植曹彰宣述大漢夥同司馬家侵略曹家惡行,並請求盟友大唐主持公道,同時我則是身纏染血白布,顫巍巍的走上殿堂,痛斥大漢襲擊大唐重臣,不可輕饒。同時,朝天殿上下群臣,紛紛義憤填膺,聲討大漢,要求唐王有所表示,唐王無奈之下,隻得宣布大唐自立王朝,即刻前往泰山封禪。
一輪金日之下,泰山之巔,大儒管寧洋洋灑灑上萬文字,曆數大漢四百年來上千罪狀,唐王諸葛圭晉位為皇,尚書令荀彧獲知信息,死諫不果,被軟禁於泰山府邸,自此大唐王朝正式成立。
新的唐王朝定都泰山,年號開貞,下轄青、兗、徐、冀、並、幽、蒙、遼八州,麵積八千四百三十七萬畝,人口九百六十七萬四千九百人,實力占了整個中國近二分之一。
唐王登基為帝後,大封群臣,並首次采用了最先進的所謂九品中正製和三等爵位製。這自然是我連夜向父皇提出的,這裏的九品中正製有別於在史實中由陳群所提出的那個簡陋版本,這是根據我前世記憶中那個經曆了近兩千年封建製度洗禮變革的九品製,相信在這個時代,這些的製度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大哥諸葛瑾被立為太子,形同父皇的副手,太子令出,天下服從,同時諸葛瑾還兼任三公之一司空一職,掌管土木及營建工程,司空本是正二品大員,但在太子這個光環的照耀下,這個職位倒顯得有些無足輕重了。
我則被封為了寧王,大唐車騎將軍,同時兼任因荀彧失勢而空出的尚書令一職(正二品),掌管一切政令。我認為父皇封我為寧王更有希望讓大唐帝國安寧平靜的意思,畢竟圍繞在我身邊的二公子黨勢力還是頗為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