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點點頭,父王給我回府休息時間並不久,我的確要抓緊時間先看看那幾個小崽子,瞬間在和徐庶沮授聊聊我前往曹家這幾個月來,大唐的局勢變化,好在一會兒覲見父王時有所準備。
在兩個時辰內,與府中的親人、幕僚乃至幾個主要總管都見過一麵後,我便跨上了駿馬,朝唐王府趕去。
在王府的二門處,先是見到了在父王身邊服侍的黃門總管衛寧,父王派他來迎我入內。衛寧一見到我就滿臉堆笑朝我迎來,在我耳邊低聲道:“恭喜二公子!恭喜!這回您立了大功,大王肯定重重有賞!”
立了大功?曹家未能保住,自己也深陷險境,這算什麼大功?我雖是心頭狐疑,但聽衛寧如此一說,心中至少為此行定下個基調,總是應該不會有什麼壞事。我也隨口與衛寧寒暄幾句,便走進了父王通常私下會見重臣的東書房。
唐王府的東書房在大唐的官僚內部被私下成為小內閣,當大唐每當有某些政策出台的時候,或是某為重臣在這不足三十坪的房間內上折進言,或是唐王召集若幹官員在這裏早已商量多時,之後才有了那些政策。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唐王府的東書房可謂是大唐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三個月未見父王,此時在東書房內批示者奏折的父王更增了幾分威嚴,料想在我們進入東書房院落時,父王就已經察覺到我們的到來,但直到他寫完了奏折批注的最後一個字後,才抬起頭看向我們。
衛寧下跪道:“大王,二公子諸葛亮帶到。”
“好了,你下去吧。”父王點點頭,衛寧立刻躬著身子,撅著屁股退出了東書房。我見衛寧退了下去,忙跪道:“兒臣諸葛亮叩見父王!”
“你過來。”父王的聲音有著兩分激動。
我站起身來,走到父王身前。隻見父王露出了慈祥的眼神,上下打量著我道:“聽說你受了重傷,左肋和左胸傷口都不小,現在可有大礙?”說著,父王已經拉起我的胳膊,輸入一股內勁,緩緩摸索起來,片刻後,父王鬆開了我的手,帶著幾分難過的緩緩道:“傷勢還是很嚴重呀,氣息不是很通暢。”
我被父王流露出的感情所感動,慶幸自己畢竟不是從小生活在豪門世家,父王年輕的時候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諸葛家是伴隨著他的努力而壯大起來的,之後才成為了天下間令人聞之色變的豪族。所以,父王還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那種濃濃的父愛,我也在年幼時享受過很長一段時間普通家庭的父子之情乃至兄弟之情。不過,若是諸葛家真能統一全國,我的後世子孫們恐怕就沒有這個福分了。
“謝父王關心,多虧了您的寬限,讓兒臣這幾天能夠多多休息。兒臣現在已經能夠正常的騎馬和走路了,不過若要完全恢複,恐怕還要一個月的時間。”我拱手道。
父王似乎頗有感觸道:“當初答應讓你前往曹家時,父王也沒有想到會如此凶險,每每想到差點失去一個最優秀的兒子時,你父王便心驚肉跳!”
書房中薰香嫋嫋,不知是薰香的緣故還是什麼,我的眼眶微微有些發酸,我做了如此多的事情後,終於博得了父親“最優秀的兒子”這一句讚賞。但此刻我還是謙遜道:“兒臣不敢當,大哥三弟無一不是俊傑之士,亮怎敢專美於前?”
“不!你敢當!”父王說得斬釘截鐵,雙目中發出如炬的光芒,“就憑你成為了諸葛家四百年來第二位先天高手!就憑你的數十項改革意見讓大唐富足!就憑你隻身前往洛陽受了重傷而回!就憑你救出了曹家的苦主!你就足以被稱作我最優秀的兒子!”
父王的一句句考語擊在我的心頭,令我突然湧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自從十一歲來到這裏移魂進入僅僅三歲的諸葛亮體內,至今已有二十四年,這還是頭一次父王如此興致勃勃地稱讚我,突然一個念頭猛然出現在我的腦海中,雙眼驀的明亮起來,看向了父王,吃驚的道:“父王,您準備稱帝了?”
父王高深莫測的看了我一眼,道:“何以見得?”
我的思緒將一條條曾令我疑惑的線索,抽絲剝繭般理出了數條理由,救回曹家兄弟和在洛陽受了重傷,本就不是什麼大功勞,但父王為此很高興的誇獎我,定是大唐因此有了起兵稱帝的借口——擅自剿滅諸葛家的盟友曹家,又傷了大唐的重臣也就是我——雖然理由依舊不太光明磊落,但好歹看上去至少是個說得通的借口了。之前父王緊急召我與趙雲曹家父子回泰山,恐怕正是為了這近日就要舉行的登基大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