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趙氏談心(下)(1 / 2)

我將這份回批看了數遍,細細咀嚼了其中的含義,漸漸明白過來,父王昔年也曾出兵放馬近二十年,從種種的回報和蛛絲馬跡中,還是看出了我與趙雲那份奏折文過飾非的地方。郝昭王雙之功,在於拖住了烏桓的主力,之過,在於郝昭未能防住烏桓的奇襲,失了大營,王雙未能識破烏桓的圈套,中了伏擊。而我與趙雲的過錯,自然便是向父王隱瞞了實情之罪了,幸好我兩人聖眷極濃,父王未予追究罷了。

趙雲也看了父王的回批,歎了一口氣道:“二叔他一向不願出山,想不到這次破例出山,以後大唐的事情恐怕就推不開了,孔明,你且繼續安排幽州的政務吧,我去見見我二叔去。”我點點頭,繼續埋首於工作之中。

如今表麵上幽州全境是落入了大唐手中,但幽州十二郡中,真正完全受大唐控製的卻隻有去年便落入大唐手中的範陽和代兩郡。遼東五郡在張頜一年的料理下,情況也還不算太壞,雖說反抗四起,但終究之算得上是小股土匪,鎮壓起來並不費事。

真正令我頭疼的還是新占領的這五郡,受大唐控製的也隻有這有軍隊駐紮的十一所城池,烏桓軍藏匿幽州山中,不斷騷擾,防不勝防,可以說連這連接十一所城池的驛道都不太平,更不要提什麼鄉下。而往往這些烏桓軍襲擊之後,來無影去無蹤,各處巡查的隊伍根本捉不到烏桓軍的影子,小股的隊伍甚至全軍覆沒了四支。趙雲和張燕兩人曾親自帶兵搜山,打了幾場遭遇戰,兩人對燕山地貌格外的熟悉,占了些便宜,烏桓軍這才收斂了些。

每每想到此處,我便不禁輕揉我的太陽穴,烏桓好狠的招數,若是長此以往,不僅每一任的幽州刺史呆不踏實,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也會被無限期的拖在此處,這該如何是好……

在趙雲的大帥府中,趙雲尋到了正在悉心教導趙統兵法的趙遠,先是吩咐趙統出去獨自練會兒武功,又將唐王諸葛圭回批中的大意詳細的說了一遍,之後一臉歉意的道:“二叔,每想到你這此出山給你帶來了這麼大的麻煩。”

趙遠卻是嗬嗬一笑道:“子龍不必愧疚,其實對此你二叔早有準備了,再說去泰山又不是去什麼陰曹地府,唐王殿下定是以禮相待的。”

“可二叔不就打破了您二十年前立下的不入亂世的誓言了嗎?”趙雲很為趙遠著想。

趙遠神色先是一黯,沉默了半晌,隻是凝視著幾上的茶杯,久久不語。趙雲在一旁有些尷尬,後悔觸動了趙遠的痛處。正當趙雲準備開口安慰時,趙淵卻又開口了,神色也是萬分凝重,道:“子龍,你以為真的有什麼世家能夠在亂世中獨善其身嗎?”

趙雲被問得一愣,隨即又聽趙遠道:“其實沒有你來信想邀,我也會出手幫諸葛家一臂之力的,這山早晚是要出的,否則,我們趙家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為……為什麼?”趙雲被趙遠的話說得有些發毛。

趙遠冷笑一聲道:“唐王諸葛圭一生精明,在他的境內,萬萬不會將一個不能完全控製在自己手中的世家,放任其發展,實力膨脹,況且又是我們擁有一千四百年曆史,影響巨大的趙家。再有就是有了我們趙家的支持,諸葛家在全國必然會聲望大增,但沒有我這個趙家的家主出仕諸葛家,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效果沒有那麼大,所以唐王無論出何,用什麼方法,也是要讓我出山的。”

趙雲沉默,似乎在回想他與唐王幾十次見麵的情景,似乎領悟到了什麼,點了點頭。趙遠繼續道:“兩年前我親赴冀州,召集了三千趙家精銳交與你的手中,正是為了向唐王表明,趙家是全力支持諸葛家的。所以你今天才會順利成為北伐軍的主帥,而不是諸葛家的老臣於禁。”

提到於禁,趙雲不禁有些鬱悶,氣惱道:“這次唐王唯獨封賞了於文則,升他為安國將軍,如今其品秩與雲和張文遠(張遼)並駕齊驅,未免太過偏心了。”

趙遠聽了,卻絲毫沒有趙雲的那種氣憤,反而顯得有些高興,道:“子龍,你錯了,這種封賞是唐王的英明。”

“此話怎講?”

“於禁乃是諸葛家十六年的老臣,在你加入諸葛家之前,一直統領北方軍隊,如今被你搶了位置,他心中怎麼想?在唐王立國,大封群臣時,於禁排位在張遼之下也就算了,畢竟張遼在諸葛家也呆了十五年,可他地位卻仍不如你這一個新來不到五年的將領,他心中又是什麼滋味?前線作戰最怕將帥失和,唐王此次晉升於禁,正是為了彌補之前對其的虧欠,好讓其心理平衡,以助你能夠更好的統禦全局,你要體諒唐王的苦心呀。”趙遠一針見血,說得趙雲惶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