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位在女子為官而產生不安定因素時,這些中層官員中有大半都與我有了某種程度上的疏遠,然而如今看到一切幾乎風平浪靜,父王對我的寵信依舊,不禁讓這些人心中開始了忐忑。
這時大哥上前進言道:“父王,如今冀州平定,恭喜亮弟立此大功,幽州如今也入我諸葛家七郡之多,雖說遼東五郡局勢未穩,但兒臣以為也須委派一位刺史,以正其位。”
我下意識的往兩列的朝官中望去,並不見陳本的身影,我知道這次的朝會他這個外郡的郡守並沒有前來,然而由於吳質乃是泰山郡守,身處本地,地位又足夠高,所以他則出現在了這個朝會上,在他的眼神中,明顯是躍躍欲試,看來大哥早與這吳質通過氣了。
我心中大叫不妙,如今陳本的政績尚未提交上來,地位還顯稍低,資曆也是明顯不足。可那吳質已經是諸葛家十幾年的老臣了,在泰山郡守的這個位置上也幹了三年,實在是這幽州刺史的最佳人選。當然在大哥的眼中,陳本和吳質都是自己人,他此舉無異於是將我的權力控製在區區一個幽州的範圍內,甚至將我的權力架空,大哥好手段!
正在我思慮著如何才能勸說父往不要接受這個提議時,尚書令荀彧出列諫言道:“大王,臣已為此事不妥。幽州未定而派刺史,無異於與督軍權力相互重疊,兩人若命令相悖,容易造成混亂呀。”
荀彧此言很明顯是在否定大哥的意思,這倒出乎我的意料,在這之前,荀彧在諸葛家很是懂得明哲保身,從不介入我和大哥之間的兄弟之爭,即便我是他加入諸葛家的引薦人。
數道思緒在我的腦中轉了幾轉,也大略想出個頭緒,心中冷笑一下,大哥近來勢力擴張得太快,原本就交遊廣闊的他,先有了並州高幹的支持,又與諸葛才諸葛敬等諸葛家核心子弟交往甚密,再一同保舉了華歆出任了大唐的廷尉一職,在大唐中央,大哥的勢力幾乎占據了半壁天下,連荀彧也感到了絲絲的寒意,終於忍不住來借助我的力量,給大哥唱唱反調了。
在荀彧的話音落地後,在大殿之中的諸如諸葛敬諸葛才王修高幹甚至是華歆這等手握重權的官員,立刻將目光轉向大哥,見大哥如何來應對這荀彧突如其來的挑戰。大哥諸葛瑾隻是眉頭不易察覺的皺了一下,看了荀彧一眼,又迅速低下頭去。
我看在眼中,心中暗罵,好個華歆,當真是牆頭草,我不在泰山的這大半年,竟漸漸開始向大哥的陣營靠攏了,不過我倒可以肯定,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和我公然做對。
荀彧顯然對自己極有信心,因為正是由於他在諸葛家的毫無派係,才得到了父王的寵信。隻見父王沉吟了一下道:“文若(荀彧字)此言有理,當初孤的確沒考慮到這個問題,冀州廣元與孔明交善,所以在政令發布上才沒出亂子。如今幽州若是加派刺史,那麼孔明便回了青州繼續當這青州刺史,否則還是由孔明一人先處理著幽州事務的好。子瑜,你以為如何?”
大哥諸葛瑾當然不願我回到青州,因為我這北伐督軍也算立下功勞,回來之後在兼任著青州刺史之餘,肯定會進入中央任某方官員,這樣我與父王接觸的機會便更多。大哥自從唐國建國以來,便一直在父王身邊辦事,自然知道和父王多交流的好處,也因此在父王心中地位大幅提升,我們兄弟兩個都是相互了解對方的能力,大哥又哪裏敢讓我在父王身邊待著?在他的想法中,我能在外多一天就多一天。
更何況大哥也不是笨人,明白自己在底下大搞圈子的舉動,已經讓荀彧管寧這等中立派開始反感,於是大哥道:“是兒臣考慮謙周了,亮弟能力非凡,自然可以獨立處理好幽州事務,還是至幽州平定之時,在由中央下派太守吧。”
看到大哥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左右為難的樣子,我心中真是痛快至極,要麼讓我在幽州擴張勢力,要麼回到中央爭寵,我的實力擺在那裏,所以才讓大哥騎虎難下,我的心中一時自信滿滿。
在我們之後,負責各事務的官員也是上稟一年的情況,至午時為止,這次一年一度的述職報告朝會才算退朝。
我與石廣元孟雄三人也算是老友重逢,不過我和石廣元回了泰山後還未回家,便相約日後再聚。石廣元徑直回了趙家,孟雄去了刺史府在多助我處理幾天青州的事務,我則是招呼著身後的眾親兵將我的行李拉回了我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