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絕好的機會(2 / 2)

“什麼!?”諸葛玄第一個拍案而起,指著我斥道:“你這是大逆不道!居然還敢去相助外族,這算什麼好建議?”隨著諸葛玄的吼聲,大哥諸葛瑾也在旁皺起了眉頭,在嘴邊卻是浮起了一絲笑意,攔住二叔勸道:“二叔,二弟他少不更事,對這些民族之分還不太敏感,待二弟以後成熟了,自然不會再提這些建議的。”

聽聞大哥此言,二叔諸葛玄的臉色已經漸漸好轉起來,隻是冷冷的盯著我,似乎是在等我認錯或是收回此言。我心中暗歎了一聲,若是我當真是個毫無野心的人,甘願居人之下,那麼眼前諸葛瑾的這一切所作所為的確是一個好大哥,可惜大哥話中那種明勸暗貶的意思,卻告訴了我,無論我是否表現得有爭位之心,他對我的戒心都是不會解除的。

看了一眼二叔,我不禁懷疑我在這個時候提出對滿意的懷柔政策是否正確了,要知道在諸葛家中除了父王外,最有權勢的人便是這個當了二十年諸葛家二把手、如今唐國的丞相二叔諸葛玄了,連師父都隻能排在第三號,要是與他鬧僵,對我未來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我正猶豫著是否要收回我的話,忽然聽到父王輕輕咳嗽了一聲,道:“子穆(諸葛玄字),不用太激動了。孔明的話其實未嚐沒有道理,這些遊牧民族猶如一把雙刃劍,或許會傷到自己,但要用得好了我們握住了劍柄,他們就是我們攻城掠地的最佳武器。”

“王兄!”諸葛玄驚詫得望著父王。不僅僅是他,我和師父、大哥的目光同樣緊緊得盯住了這位諸葛家的最高決策者,誰料得到剛才還表現出是要將那些異族一支支鏟平的諸葛圭,如今會真聽進去我的話,要如同袁家一樣,與這烏桓有所瓜葛?

大哥諸葛瑾幾乎是立刻朝父王跪下道:“父王,您萬萬不可聽從二弟的胡言亂語,他畢竟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不知深淺。但諸葛家真的與外族有所聯係,那麼就真會令諸葛家陷入天下唾棄、萬劫不複之地了。”

父王的目光冷冷的掃過二叔和大哥,有些失望的道:“子穆、子瑜,你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是把腦子讀僵了嗎?”這話說得二叔和大哥均是不由得一愣,呆在那裏繼續聽父王訓話。

看到兩人不明所以的樣子,父王仰頭望天,幽幽一歎道:“昔年鄭老師(鄭玄,管寧上一代的青州大儒,與諸葛亮祖父交好,諸葛圭諸葛亮均是師從於鄭玄,不明者請參見第一部第六章士庶義學)曾送孤一句話,讓孤至今難以忘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諸葛家能發展到今天,這句話居功至偉!”說著說著,父王竟是聲色俱厲起來。

“大王英明!”師父呂布拜了下去,恭敬得磕了三個響頭。我大感驚異,師父自從加入諸葛家以來,對父王從來都是直呼其字,即便父王登位唐王後,也從未變過。我知道,父王憑借這一句話,讓身為天下第一高手的師父,真正的對其崇敬起來。

父王麵對呂布的跪拜,似是理所當然,坐在榻上安如泰山,繼續說道:“子穆子瑜,你二人和荊州江東群儒一樣,儒學師從淮南學派,論起淮南流派,在陳留青州淮南這三支儒學大派中,引經論據、文辭作賦當屬第一,隻是過於追求規矩,行事未免過於死板了。儒學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正是因為不斷外有各種學派從旁挑釁鞭策,內有各種流派爭鳴論據,不斷有不同的聲音響起,不斷有不同的事物介入,為儒學注入了新鮮的生命力。若是凡事以規矩論事,儒學隻怕就會如同一潭死水,慢慢枯竭了。”

“王兄聖明!”二叔也是跪倒在地,縱是他心中仍有反對意見,麵對父王的一番教誨,也隻能憋在心裏。我心中恍然,直到為何父王輕易的便接受了我所說的言論,因為我和父王同受鄭玄老師的教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正是鄭老師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給我們的思想。方才父王的一番高談闊論,也是令我眼界大開,心中也是暗暗拜伏,父王就算除去唐王諸葛家家主的光環,在世上也可稱作一代大儒了,他真正的結過了鄭老師的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