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席話聽得爹是對我刮目相看,哈哈大笑道:“果然是我的好亮兒,有出息呀!有出息!才十二歲就能說出如此深刻的道理,目光就能如此長遠,諸葛有望呀!好!爹就按你說的去辦!”
十天之後,諸葛家在境內泰山、東莞、琅e、樂安四郡出資萬金開辦了八所士族義學,聘請當地上百名儒為師,要求諸葛境內適齡士族子弟必須在此接受四年以上的義務教育。幾日之間,廣招學士三千餘人,幾乎九成的士族家庭都將自己的適齡子弟送往義學,或為給諸葛家捧場,或為尋找一條出身之路。
隨後諸葛家又在四郡的各個縣城開辦了近百所庶人學校,招募千餘名各行各業的大師在此傳授技藝。不過中國古代向來在技藝方麵都是敝帚自珍,絕少有人願意將自己的看家絕活廣為傳播,諸葛家隻好給每位庶人大師三十貫銅錢作為月俸(一貫銅錢為一百文),大大超出他們平日每月所得,這才心甘情願的盡傳其看家本領。同樣的,諸葛家要求境內適齡庶人子弟要在庶人學校接受四年教育,條件清苦的,可減為兩年。
同時無論是在士族學校還是庶人學校,每年都由諸葛家牽頭組織一個學術交流大會,讓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以推動青州在學術上的發展。
創辦義學作立刻在青州為諸葛家贏來了極大的聲譽,雖然在其他勢力眼裏,拿出這麼多錢來辦這種白白的義學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但義學卻實實在在的讓士庶兩族人都得到了莫大的好處,在青州境內,諸葛家的威望甚至蓋過了身為正統的大漢朝廷。不過聽說柴桑的孫家和陳留的曹家悄悄地也在自己境內嚐試著辦了一所義學。我知道能有這種眼光的人,必定是周瑜和曹操。
身為諸葛家的二公子,我自是身先士卒,進入了泰山的士族義學,不過義學為我們開設了私班,班中約有二十餘人,皆是諸葛家的子弟或是伴讀,我和三弟、孟雄、徐庶俱在其中。我們的老師之一便是當代的經學大師鄭玄,其實也是我們的師公,因為我的父親諸葛圭,便是他門下的弟子。
鄭玄乃是北海高密人,字康成,乃是教育大家,漢末大儒,今年已經六十二歲。鄭玄的家世本來比較顯赫。其遠祖名叫鄭國,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後世封為朐(qu渠)山侯。鄭玄的八世祖鄭崇,字子遊。為高密大族,西漢哀帝時官至尚書仆射,《漢書》中有傳:“鄭崇為人剛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與宦官、幸臣董賢等作鬥爭,後來佞臣誣陷,慘死獄中。”到了鄭玄出生時,鄭氏家族已經敗落了,他的祖父鄭明、父親鄭謹,都沒有出仕,隻在鄉間務農讀書,家中生活也比較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