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隨著一陣急促的鈴聲,場內燈光暗轉,觀眾悄然無聲,舞台上的大幕徐徐拉開,在強烈而又柔和的燈光下,一台文藝演出開始了。
舞台雖小,卻能象鏡子一樣反映無窮無盡的社會生活。這裏,可以演工農商學兵,也可以演古人外國人;可以布置春夏秋冬,也可以表現室內室外,可以念做唱打,也可以說學逗樂,可以表現威武雄壯,也可以表演輕歌漫舞……總之,小小的舞台可以把整整一個世界的千姿萬態,變成縮影,呈現在我們麵前。
基本要求和表現形式
明確文藝聯歡晚會的基本要求和表現形式,是組織好一場文藝晚會的先決條件。
一場好的文藝聯歡演出,“化妝晚會”,“和演員見麵聯歡會”,“集體舞聯歡會”等。還可以有即興的表演。
演出的一般形式可以分為歌舞專場、音樂會、詩歌音樂會、朗誦演唱會、文藝和體操技巧聯合演出會,以及戲劇專場等。
演出的場地有舞台的、廣場的、現場的(加工廠裏的車間、火車上的車廂、農村的場院)等。
演出場地的選擇與布置
演出場地主要分舞台和平地兩種。這裏我們主要講以舞台為場地的文藝演出。舞台又有劇場舞台和露天舞台,若在劇場內演出,因群眾性業餘文藝聯歡演出往往人多,而且平時又沒有經常在一起同台演出過,所以要選擇後台稍大的劇場,尤其是舞台的兩側要寬敞一些,便於演員走動和上下台。
露天舞台有現成的,也有利用廣場臨時搭起的。位置的選擇很重要。要選擇寬敞、平整的地方(如農村的場院,工廠的球場,部隊的練兵場,學校的運動場等)演出場地要注意不靠近易燃易爆物,最好靠近水源。如果有高一些的地方或憑借物(如杆、樹等)搭台更省事些。
舞台上的基本裝置要有大幕、二幕、天幕、以及側幕、橫幕等。
簡易的搭台方法可以因地製宜。將若幹個空汽油桶擺成舞台大小,鋪上木板當台麵,四角栽上木杆可以掛幕。
舞台布置得好,能起到渲染氣氛,錦上添花的作用。布置要根據演出內容而定,一般都要掛會標,在大幕前的橫幕上寫上“××××聯歡會”,還可以在台前擺花盆、花籃。有條件時還可打幻燈,讓台口和天幕渾然一體,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節日在廣場臨時搭台演出,可以在台口掛彩帶、宮燈、氣球等,這樣更能增添節日的歡樂、喜慶的氣氛。
組織一台節目的程序
一台節目的構成,關鍵在於發動工作和組織工作搞得如何。
首先要製訂計劃,確定指導思想、組織機構、內容、形式的要求等。召開有關單位負責人的聯席會,講清目的意義,宣布計劃和分工,安排參加單位的聯絡人,經常召開檢查彙報會,及時了解各個環節準備工作進度。基層節目排成後,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審查,了解節目的內容,掌握節目的時間、人數,商討節目的修改。
其次,要做好演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選定節目按各種不同要求選擇節目。上報的節目不一定都上演,可根據一定條件進行選擇。時間在一小時內的晚會,歌舞及其他小節目合起來以8~10個為宜。一個半小時的晚會可選擇15個左右,最多不超過18~20個。
排節目單一台節目的效果好壞與排節目單很有關係。怎麼搭配呢?首先開場和結尾的節目要選擇精彩的、有氣勢、能鼓舞人心的、場麵大、人數多的節目。千萬不能用獨唱或獨奏一類的小節目,否則,挑不起氣氛。中間的節目要好的和一般的搭配,如果好的集中放在前麵,前半部份量太重,往往演出未了,群眾走了大半,如果後半部太重,前半場台下的秩序成問題,往往會出現喧嘩、走動等現象,影響演員情緒,破壞演出氣氛。節目的大小要穿插開,如果第一個節目是大型的,第二個就上小的,以利於撤換景片,調節觀眾情緒。同時還要考慮各種節目形式的搭配,歌舞、器樂、聲樂、戲劇、曲藝的節目要岔開,使節目從始至終不重疊,不乏味。
組成舞台工作人員舞台工作人員(舞台監督、後台主任、催場、燈光、擴大、拉幕、跟幕等)要分工明確,熟悉演出場地情況(大幕、二幕、電器、燈光、後台大小等),按演出單位人數,劃分出固定的休息地點。
召開領隊會最好在演出現場開。讓負責具體節目的同誌來,由舞台監督宣布演出時間、節目順序,征求對節目單的意見,向大家介紹舞台工作人員,介紹舞台和後台情況(台口寬度,話筒數量及位置,燈光強度,上下台出入口等),一般提出如下要求:①上下台要輕、快,②不許吹、動話筒;③間幕時間要短,報幕後立刻演出,④演出開始,其他同誌不許在側幕向台上演員作手勢、說話,以免影響演員情緒和演出效果,⑤不許從舞台口跑向觀眾席;③服裝整齊,上台前要檢查;⑦化妝要適度,濃淡效果盡量一致。
後台主任要宣布各單位候場休息地點及有關事項,提出如下要求:①不許在後台大聲喧嘩,②樂鑼調弦要到場外:③保持後台衛生;④互相協作,搞好團結;⑤遇意外情況,不要慌亂,聽從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