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棺槨木質堅實,擊之有聲,棺壁色澤鮮豔,反光似鏡。
規模最大的1號墓,隨葬品最多,共出土380多件,其中5枚印章中有銅質印章3枚,玉質、木質印章各1枚,分別用篆文刻“桓平私印”和“廣陵臣謁”等,據史書記載:
漢武帝元狩3年(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墓主當為廣陵王重臣。
三角圩地下文物經專家初步評定,有近50件器物為國家一級文物。1號墓出土110多件漆器,其中四層疊套的彩繪月牙形漆盒,為國內首次發現。銅器中的珍品首推溫酒爐,是繼洛陽金穀園西漢墓出土溫酒爐之後又一新發現。1號墓出土的一套木工工具尤為珍貴,計28件,置於一個特製的木盒中,有斧、鑿、鋸、鑽、鏟、刨、線砣、水平儀和磨石,是我國考古文物中前所未見的稀世之寶。
最早發現美洲的應是中國和尚慧深
全世界廣泛流傳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但有些不迷信傳統見解的學者,通過仔細的研究和考證,從古代著作中找到了可靠的證據,證明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並非哥倫布,而是古代一個叫慧深的中國和尚。
在我國唐代姚思廉編撰的《梁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齊永元元年,一位名叫慧深的和尚,曾從遠在中國東方幾萬裏的“扶桑國”歸來,這個扶桑國因盛產扶桑木得名。
扶桑木是什麼?它就是哥倫布在西印度群島看到的龍舌蘭。
《梁書》說:“扶桑葉似桐,而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錦……
有牛,角甚長……其地無鐵有銅,不貴金銀。市無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門外作屋,晨夕灑掃。經年,而女不悅,即驅之,相悅乃成婚。”扶桑國的這些物產和風俗,與古代墨西哥一樣。南齊永元元年,為公元499年。據此,法國學者金勒和另一位外國學者威林,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弗雷爾都曾提出過這樣的看法:中國人慧深在意大利哥倫布之前一千多年就到過美洲。蘇聯的史學著作裏也有類似的說法,說在古代中國佛教徒就遊曆了大西洋彼岸的國家,那個國家的名字叫“Φy-LLIAH”。
《梁書》中還談到了扶桑國的典獄製度,說那裏設有南、北二獄,輕罪者入南獄,重罪者入北獄。在北獄中,男女相配,生男八歲為奴,生女九歲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古代墨西哥的風俗,恰恰正是這樣。
此外,在墨西哥國一個叫越萬滔的地方,迄今還有許多泥塑古像,麵貌酷似中國人,服飾也是中國古代的裝束,還有幾百尊好幾尺長的泥塑佛像,塑法與中國木雕神像非常相似。
由此可見,扶桑即墨西哥,是沒有疑問的;慧深在哥倫布之前到過墨西哥,也不無根據。
中國題畫詩並非始於唐朝
題畫詩,是題於畫卷上的詩。題畫詩始於何時?清代詩論家沈德潛說:“唐以前未見題畫詩,開此體者老杜(杜甫)也。”(《說詩日卒語》卷下)其實此說不妥,因為實際上初唐就已有題畫詩,如上官儀的《詠畫障》、袁恕己的《詠屏風》、陳子昂的《山水粉圖》、宋之問的《詠省壁畫鶴》等。題畫詩並非唐代首創,它早在南朝時期即已出現。如《玉台新詠》卷五就收有梁代鮑子卿的詩《詠畫扇》:“細絲木自輕,弱彩何足眄。直為發紅顏,謬成握中扇。
乍奉長門泣,時承柏梁宴。思妝開已掩,歌容隱而見。但畫雙黃鶴,莫作孤飛燕。”同書卷七又收有梁簡文帝蕭綱的《詠美人觀畫》:“殿上圖神女,宮裏出佳人。可憐俱是畫,誰能辨偽真。分明淨眉眼,一種細腰身。所可持為異,長有好精神。”從“可憐俱是畫”一語可知,此乃詠畫而非詠事。此外,同書卷四還有宋邱巨源的《詠七寶扇》,詩中有“畫作景山樹,圖為河洛神”之語。不僅如此,甚至在沈德潛親手編選的《古詩源》卷十四中,亦赫然收有庾信的《詠畫屏風》詩。由此可見,所謂“唐以前未見題畫詩”實非“經過考證的科學論斷”。
江西發現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合
至今尚存江西宜春市的鼓樓,目前由國內專家確認為中國以至世界現存最早的專門從事時間測定等活動的古天文台。
這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公元1208-1224年)集測時、守時、授時三項功能為一身的天文台的曆史價值,是由江西大學欒杏麗副教授在查閱江西省古天文學資料時發現的。
此前,我國已發現的、現存最早的古天文台是建於元朝初年(公元1271年起)的河南登封天文台。
世界上已發現的、確有實據的、最早的古天文台遺址是15世紀鐵木兒帝國國王建在今蘇聯烏茲別克境內的天文台,它比今天被人們重新認識的袁洲台(宜春鼓樓)要晚2個世紀。
河南泌陽縣發現闖王軍營故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