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還一個禮吧!你不還禮,我的帽子就隻好老拿在手裏。”看到主席如此誠摯的態度,受委屈的同誌還能再說什麼呢?一個個綻開了歡樂的笑容。大家不約而同地說:“請主席複帽!”看到大家輕鬆的情緒,毛主席複帽後,又語調深沉地說:“我們在整風審幹中,得到了兩條經驗,一條經驗就是取得了成績,另一條經驗就是犯了錯誤。我們黨有一條規矩,叫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一切從實際出發,凡是做對了的,就要堅持;凡是做錯了的,就要糾正。對所有錯戴帽子的同誌,都要向他們承認錯誤,賠一個不是,這是我們的進步,是我們全黨的一個進步。中國革命要勝利,就要采取這種態度……。”毛主席的話像重錘敲擊響鼓,震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毛澤東簽發的絕密令
194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毛澤東主席即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就在行將出發之際,國民黨保密局特務製訂了顛覆毛澤東所乘專列,暗殺我黨領袖的罪惡計劃。敵人的密電被我軍情報機關從空中截獲。毛澤東主席給公安部下達了限期偵破的命令。“公安部,在我回國之前。
鎮壓這個反革命。”公安部接到這份絕密令後,立即調兵遣將,經過周密偵察,目標集中到一個叫計兆祥的人。不久,此案移交給中共社會部李克農部長直接領導。
台灣國民黨保密局特務頭子毛人鳳接任戴笠局長職務後,一心想在反共鬥爭中大顯身手。美國顧問布萊德希望毛人鳳這次刺殺毛澤東行動成功。毛人鳳命令:“除破壞長春14號鐵路橋以外,在哈爾濱車站要埋下定時炸彈,炸掉毛澤東的專列。”又命令:“立即電告計兆祥,從即日起,每日三次報告指揮情況,進一步加強空中聯絡。”同時嘉獎計兆祥,將計兆詳由中尉台長提升為上校台長。
一天的淩晨一點半鍾計兆祥又發報了。公安部立即逮捕了計兆烊。李克農部長趕到,叫計兆祥安裝電台發報:“毛人鳳,經你精心策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潛伏的萬能台,發報隻兩三次,就被我們偵破了。……你們如果執迷不悟,來多少,我們就殲滅多少。給你講話的是李克農。告訴你,發報的報務員,就是你新提拔的上校萬能台台長計兆祥。”所謂萬能台,是指集台長、報務、情報、譯電於一身的計兆祥。
毛澤東是怎樣提出防止和平演變
明確提出防止和平演變的思想是毛澤東的突出貢獻。毛澤東關於防止和平演變思想的提出,是他多年來對西方帝國主義者和平演變戰略進行冷靜觀察與分析的結果。
還在新中國誕生的前夜,他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就曾經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他的這種高度警覺便逐漸形成關於防止和平演變的思想。
1959年11月在杭州召集的一次小範圍會議上,毛澤東提議印發杜勒斯的三次演講,要與會同誌認真看一看。他說:
“這三個材料都是關於杜勒斯講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問題的。談到杜勒斯的“和平的轉變”思想時,毛澤東又說,和平轉變誰呢?就是要轉變我們這些國家,搞顛覆活動。就是說,它那個秩序要維持,不要動,要動我們,用和平轉變腐蝕我們。他還特別提到,杜勒斯搞和平演變,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的。他指出:“不論在老的和新的黨員裏麵,都有一些品質不純和作風不純的人。他們是個人主義者、官僚主義者、主觀主義者,甚至是變了質的分子,還有些人掛著共產黨員的招牌,但是並不代表工人階級,而是代表資產階級。黨內並不純粹,這一點必須看到,否則我們是要吃虧的。”1964年前後,毛澤東再次把防止和平演變問題提上日程。
他考慮問題的重點,一是如何保證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後繼有人,二是如何防止黨和國家各級領導蛻化變質。
陳炯明以怨報德孫中山避難“永豐”
孫中山先生自從辛亥革命失敗後,一直堅持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立場。
與北方軍閥政府相對抗,1921年5月5日,在廣州宣誓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他決定乘把桂係軍閥逐出廣東的勝利,出師北伐,用武力打倒北洋軍閥,統一全國,實現民主政治。他於同年12月在桂林組織北伐大本營(營址在市內皇城省參議會,即後來的廣西師範大學內),準備率領北伐軍由桂出湘北進。
但是,正當北伐軍前鋒部隊進入湖南境內時,孫中山遇到了意外的挫折。當時留守廣東的陳炯明對孫中山的北伐革命,不但陽奉陰違,斷絕北伐軍的後方接濟,還勾結湖南督軍趙恒惕,結成反對孫中山的聯盟,阻遏北伐軍的前方通道,不許其假道湖南北進。孫中山被迫於1922年4月8日回師廣東,改設大本營於粵北的韶關,準備改道江西北伐。
6月初,就在孫中山從韶關前線回到廣州後,陳炯明先囚禁了廖仲愷,後竟冒天下之大不韙,密示所部於16日淩晨突然發動武裝叛亂,以4000人圍攻總統府(在觀音山麓前,原為清新軍督練公所,今中山紀念堂),並炮轟孫中山在觀音山的住所粵秀樓。叛軍先在全城密布崗哨,斷絕交通,占領各要害機關;然後將總統府團團圍住,用大炮。機關槍一起轟擊,欲置孫中山於死地。孫中山的處境萬分危急。他在叛軍向粵秀樓前進時,於槍林彈雨中穿出包圍,到停泊在長堤天字碼頭附近的寶璧艦避難。他的許多著述手稿及同列寧通電、通信的寶貴底稿,和其它來往函電,倉促中遭到毀棄。孫中山在軍艦上手擬電稿,號召各軍討平陳逆。稍後,移駐永翔艦。當天下午,宋慶齡冒著密集的彈雨炮火,也衝出了總統府,並於次日晨轉赴黃埔,與孫中山會合。17日,孫中山轉登永豐艦,召集艦隊官兵,號召討伐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