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的主題是“LIFE=生活”,擔當人是板穀由夏,該板塊以日常生活為報道主題。每周三的主題是體育,擔當人是長島一茂,他原來是一名職業棒球手,退役後,事業發展比較多元化,除任職於株式會社讀賣巨人軍球團代表特別輔佐外,同時他還演戲、做體育節目主持人和棒球評論解說員。他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棒球教練長島茂雄。周三深度報道的板塊節目是“一茂的體育社會學”,可以想象,招募到如此專業的人士來詳細解釋體育話題一定會吸引眾多體育愛好者。每周四出任深度報道的是著名模特兼演員川原亞矢子,她選擇的題材極其廣泛,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文化等軟性話題。出現在News Zero演播室的硬派新聞專家不多,節目的特別評論員是著名的棒球教練星野仙一。由此可見,News Zero的娛樂本質。
二、《報道站》節目板塊與主持人的捆綁式理念
朝日電視台的《報道站》是日本晚間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王,該節目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新聞站》。日本晚間新聞節目的模式主要源於朝日電視台的《新聞站》。
《新聞站》首先是當天最重要的新聞、深度報道特集、體育新聞以及天氣預報。現在看來這樣的板塊設計也許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在晚上22點,做一檔現場直播70分鍾的新聞秀,讓觀眾從頭看到尾,忠誠地不換頻道,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新聞站》好像一盤營養豐富的蔬菜沙拉,報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體育,新聞內容包羅萬象,無奇不有。70分鍾的節目,用於新聞報道的時間大概在40分鍾左右。與其他時段的新聞節目不同的是,《新聞站》依據新聞事件的重要程度來報道,有時報道五六個事件,有時甚至隻報道一兩個事件。
繼承王牌節目必定經曆煎熬的開局之痛,《報道站》也難逃這一劫。2004年4月5日,《報道站》在忐忑不安中登場了。中心節目主持人古館伊知郎的優勢項目是“娛樂節目司儀和體育賽事解說”。倘若以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標準來看,他的形象太“輕”了。為此,節目的名稱文字設計充分考慮了這一因素,《新聞站》的文字設計《ニュースステーション》采用片假名設計,《報道站》的文字設計中使用了漢字“報道(報道)”《報道ステーション》。
1.板塊設置特色突出
之前的《新聞站》優勢在體育新聞方麵,《報道站》接手之後,更是在此傳統項目上不遺餘力,“Sports Station”是節目著重打造的板塊。從節目構成表不難看出,隻有在“Sports Station”播出的段落時,插播的廣告最多。日本人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棒球,因而體育新聞報道中有近九成的篇幅用於報道棒球。“Sports Station”的主持人是美女主播武內繪美。在節目中,她甜美的聲音、可愛的笑容,配以精彩的比賽畫麵和評論員恰到好處的點評,使“Sports Station”成為《報道站》最具人氣的“車站”。
“理不盡”是長野智子的個人板塊,將世間說不清、理不盡的事件站在新聞現場報道出來。
“再見”是每兩個月一期的板塊,追悼那些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剛剛去世的人。
“感動絕景”是著名的低空航拍攝影家矢野鍵夫量的個人板塊,通常與天氣預報捆綁在一起播出。
“鬆崗特集”是以主持人鬆崗修造的視角,觀察、報道與體育有關的話題、事件的一個板塊。
從以上的板塊設計不難發現,《報道站》板塊設計比較個性化,“再見”板塊不是以某一個體為基礎設計,“理不盡”、“感動絕景”、“鬆崗特集”全部是為出演者量身打造的特色產品。此種板塊的不可複製性,使得《報道站》可以輕易做到“我有你無”。在硬朗的新聞報道內容之外,自由的社會文化視角為《報道站》抹上一層溫柔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