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基百科上關於《卡爾·威特的教育》有這樣一段話:“這本書在德國受到了批評並很快被人們遺忘。但是在中國,該書卻成為21世紀的暢銷書。千百萬的中國人希望通過這本書,把他們的孩子改造為天才、神童。”
這本成書於近200年前的冊子,為什麼能在中國連續多年位居家庭教育類圖書的暢銷榜,並被廣大家長奉為經典?
2000年4月7日,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此消息經過媒介,迅速傳遍全國,引起轟動。在向全國父母傳授劉亦婷成功的秘訣時,劉媽媽盛讚那本作為她指南針的《早期教育與天才》一書。
“我至今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把《早期教育與天才》譯成了中文。劉亦婷被幾所世界名校所看重的優秀素質,也是用書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礎。”
而《早期教育與天才》一書中,作者木村久一濃墨重彩地推介了卡爾·威特的教育法。
“我發現在各種教育方法中,卡爾·威特父親的教育最具創造意義,堪為典範,其他人的教育方法或多或少都受到威特父親的教育法則的影響……”
劉亦婷的“成功”引爆了父母望子成龍、培養天才的極大熱情。嗅覺敏銳的《卡爾·威特的全能教育法》一書應運而生。
約翰·海因裏希·弗裏德裏希·卡爾·威特(Johann Heinrich Friedrich Karl Witte),也就是我們這本書的主角——小卡爾·威特,1800年7月出生於洛豪,逝於1883年3月6日,是德國的法學家和但丁研究方麵的學者。他的父親也叫卡爾·威特,正是因為老威特在教育方麵的遠見卓識和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小卡爾·威特在9歲時就掌握了5種語言,12歲時在德國吉森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受聘在柏林大學、布賴斯芬大學、哈雷大學等,並取得了卓越的學術成就。卡爾·威特依然被銘記,除了其在但丁研究方麵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外,老威特所著的這本書,也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原因。
我們總是想給孩子最好、最營養的食物、最漂亮的衣服、最溫柔的嗬護、最完善的教育。當我們要選擇為家庭教育的指南時,是否也應該更“挑剔”一些呢?
本書以H。Addington Bruce編譯,紐約Thomas Y。Crowell出版公司發行的英文版《卡爾·威特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 or The Training of the Child)為藍本。由於當時老威特的教育主張在19世紀初的德國並未完全得到認同,原文中存在大量辯護色彩的段落和多餘、晦澀難懂的內容,因此我們在盡可能忠實原著的前提下,對原文進行了一些形式上的調整,便於讀者更容易“抓取”出老威特所要表達的主要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