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計中之計(2 / 2)

仙帝道:“為了天妃娘娘的安危,為了仙界萬民的福祉,孤家隻好厚顏請聖皇相助。”旋即長歎道:“天妃娘娘也是不幸,封妃不久,便值仙佛浩劫,天下大亂,難有一日安穩。天帝陛下罹難後,更枯守在鮮有人跡的天妃宮中,日日與寒宮高圍為伴。仙後為此常常落淚,多次向孤家提起,希望能設法幫天妃娘娘突破世俗宮規的限製,真正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孤家何曾不做如是之想?隻是權柄不獨,無法下詔而已,無奈啊!”

仙帝說這些話時,言語懇切真誠無比,更兼滿臉痛惜同情之色,直似世間最富有愛心的慈祥長者,令觀者也為之動容。若非天軒親耳聽到了他與夜帝的密談,真要被他騙了去。

然而仙帝這一番話,並非獨獨為了顯示自己的一腔仁愛之心,他雖不言明,暗中卻是向天軒開出了條件:隻要天朝幫忙除掉了夜帝,他獨掌仙界權柄,便會下詔還天妃自由之身,這樣一來也就玉成了天妃與他這位天朝聖皇的好事。

天妃聞言自然心頭大喜,忍不住望了天軒一眼,見他默默不語,心頭暗急,卻也不能多言,隻道:“本宮之事何敢勞仙帝掛心?當務之急還是要挫敗逆賊謀奪大位的陰謀。”仙帝一邊點頭,一邊留心觀察天軒的神情。對於天妃與天軒的私情,他雖有所聞,但到底是真是假,又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他並不確知,適才一番話,既是開出的條件,也是對天軒和天妃的試探。

天軒心如明鏡,自然明了仙帝的言外之意。若不答應,是白白錯過了大好良機,畢竟他與幽若媚之間最大的阻礙,就是“天妃“這個身份,但若爽快答應,無疑是向仙帝承認他與天妃之間的私情,從而被人抓住自己的把柄。默默無言,正是目下最好的應對。天軒不發一語,仙帝心急,終究忍不住道:“莫非聖皇不願相助麼?”天軒搖頭道:“非是孤家不願,實是愛莫能助,再怎麼說這也是仙界內部事務,天朝沒有介入的立場。”

仙帝略一猶豫,道:“聖皇可知夜帝的來曆?”天軒搖頭道:“不知。”仙帝道:“據孤家調查,夜帝很可能是邪帝方麵打入仙界的暗樁,若讓他得逞,隻怕整個仙佛界將淪入萬劫不複之地,屆時萬民塗炭,聖皇竟忍心嗎?”天軒故作驚異,道:“什麼!夜帝竟是邪帝暗樁?”

仙帝凝重地點點頭,道:“不錯。如今邪帝生死未知,仙帝餘孽已然崛起於九都城,與正道力量遙相對峙。九都城目前為禍雖淺,但假以時日,或竟使邪帝危亡,三萬年前慘無人道的殺戮場景隻怕就要重現。派遣暗樁進入仙界,攫取權柄,恐之事邪帝勢力的第一步,若讓其得逞,後果不堪設想。望聖皇詳思之。”

天軒聽仙帝之言,便知他對天朝與九都城相約停戰的協定一無所知,心下稍安,沉吟道:“仙帝之言無差,但天朝貿然針對夜帝,豈不是倒持幹戈,授人以柄?萬一九都城借此大舉進攻天朝,孤家危矣。”

天妃與天軒相知已深,聽他故意作推脫,已明其意,便道:“本宮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若要天下久安,唯有效法當年滅邪之戰。雖有犧牲,也是值得。第一步的行動,雖然可能引來九都城對聖源天朝的報複,但仙界又豈會袖手旁觀?請聖皇三思。”仙帝頻頻點頭,對天妃之言極是讚同。

天軒遲疑道:“這……話雖如此,孤家還有難處。”天妃道:“仙帝與本宮乃開誠布公而來,聖皇何不明言?”天軒道:“既如此,孤家就直言了。天朝太輔,昔日乃天帝朝宰相,曾受天後遺詔,言害天後者,乃聖境之人,囑其誅除凶殘,輔佐前任焚天神君戚輕侯為帝,此事天策殿已訴諸武林法庭。孤家若助仙帝,隻怕會讓眾人不滿。”

依照仙帝布局,此時第一要務是誅滅夜帝,其餘之事都可商議,聞言便道:“不瞞聖皇,孤家初聞此事之時震驚莫名,隻不敢相信此事。但深信天後遺詔絕不會有錯,苦思之下發覺夜帝大有嫌疑,後又坐實他邪帝餘孽的身份,孤家料想暗害天後陛下的凶徒必是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