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以那老者為首,來者眾人大禮參拜:“大賢者穀大賢者西穆尊,若智、若愚、若癡、若罔賢者等參見宮主。”
天軒又驚又喜,忙道:“眾位請起。”目注椅中人道:“這是怎樣回事?”
椅中人笑道:“吾乃大賢者穀之大聖賢者,既為主公效力,大賢者穀其餘人眾豈能例外。”
天軒聞言心頭一震,驚道:“軍師竟是大聖賢者!實出本座意外!本座絕逸聖心之名也是軍師所贈!”非但天軒震驚,在座助人無不心中驚駭,大聖穀雖然崛起不久,又不長於江湖行走,但大賢者穀之名早已名震天下,而大聖賢者之名也早已聞名天下,隱隱於當世名流如無絕天尊等比肩。想不到竟也投到了聖宮的名下!
椅中人笑道:“正是如此。蒙宮主不棄賤言,吾之榮幸。”
天軒歎道:“軍師大才,於聖宮貢獻甚巨。若非軍師的指點,本座也難有今日。自今以後,軍師與本座平起平坐,稱號仍為大聖賢者。軍師之號令,便是本座之號令!”
大聖賢者微微躬身道:“多謝主公。”又指著西穆尊等人道:“此五人一身所學不淺,堪當大用,祈主公安排職司。”
天軒道:“他們皆是軍師舊部,由軍師安排最為妥當。”
大聖賢者道:“既如此,屬下僭越。西桓尊,汝修為上乘,足智多謀,善能謀劃,能獨當一麵,堪為大用,吾命汝為外殿軍師,節製浩天、梵天等諸殿人馬,聽從太師之號令!去大賢者之號。”
西桓尊躬身遵命。
大聖賢者又道:“若智、若愚、若癡、若罔四賢者。”四人出列道:“在!”
大聖賢者道:“汝四人精於術法,長於移神大法,可為聖宮四祭祀,與諸護法同列。去賢者之號,稱為智祭祀、愚祭祀、癡祭祀、罔祭祀。”四人齊道遵命。
大聖賢者道:“其餘人眾,可請太師安排。”七恨劍君知曉天軒乃是受了大聖賢者的指點才前來救助奉劍,因而對大聖賢者感激頗深,聞言凜然遵命。
大聖賢者道:“主公,吾之安排是否可行。”
天軒道:“軍師安排最為恰當不過,本座讚同。”
大聖賢者又問座前眾人道:“眾人可有異議?”
眾人都道:“謹尊軍師之命!”唯神箭翊與始續終餘不知大聖賢者之能為,又見西穆尊在眾人之上,四祭祀與己同列,心下略有不服,隻是見天軒對軍師寵信有加,言聽計從,不敢表露。
不服的表情自然逃不過大聖賢者之眼,他微微暗笑,並不理論。
天軒道:“陷空穀一戰,若非軍師出麵,末神無畏未必能出手相助。軍師對末神世家知之甚詳。”
大聖賢者道:“吾所謂之時機,與末神世家頗多關聯。容吾詳細道來。”遂將其中事故相告。
據大聖賢者所言,末神世家崛起於三萬多年之前,家主末神法皇名為末神無極。以賞罰慎法為理念,成立武林法庭,審判罪否,企圖以此掌控仙佛界的秩序。因其力量強大,且基本能夠賞罰公正,漸漸得到眾仙人用戶,與當時的道君一脈,甚至執掌仙佛的天帝和佛祖並肩。
後來邪帝橫空出世,為禍仙佛界。不歸島主發剿邪檄文,末神法皇首先相應,並積極組織天帝、佛祖與道君的力量,協助不歸島主發起滅邪之戰,並最終將邪帝禁錮,換來天下安定。自此後末神之名威震天下,諸界無不信服。
此後幽冥神教趁勢崛起,因其率性而為,不守江湖規矩,惹來天下怨怒。武林法庭迎合眾意,缺席審判幽冥神教,判以剿滅之罰,故而又聯合天帝、佛祖,在定軍山一役,將幽冥神教剿滅。
此時的末神世家如日中天,卻突然銷聲匿跡,天下莫不疑惑驚異。事實上,其中有不為人知的兩個情由。一是末神法皇在剿滅幽冥神教之時,大戰之中,受到又名教皇的重擊,傷勢頗重,亟需調養。第二個緣故的關鍵便是大聖賢者。
大聖賢者機緣巧合,得到前人遺贈,天龍遺冊,自此非但修為突飛猛進,更得無數天機秘聞,知曉自邪帝以後,天下最大的禍患必是野心勃勃包藏禍心的末神世家。大聖賢者為此追蹤調查了數千年,終於確定了末神世家想要獨霸仙佛界的野心。故而在幽冥神教覆滅之後,勇敢站了出來,希望能夠阻止末神氏荼毒仙佛界的步伐。
重傷的末神無極與大聖賢者數度交手之後,懾於其能為,便與大聖賢者達成協議:末神不出,賢者隱跡。然而這一切顯然不過是末神無極的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