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4年二月,唐高宗李治久病不愈,駕崩於長安之後的第三年,唐中宗李顯被母後武則天貶為廬陵王,同年九月,李顯部下徐敬業擁兵十萬反武,短短兩月後兵敗自殺。武則天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垂簾聽政,攬所有皇權為一身,發展科舉,重用寒門,召天下賢才治理朝政,大唐由此更加昌盛。
是年為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洛陽城外,煙籠春堤,翠透楊柳,朦朦的洛河宛然一道白練,映著淡淡的陽光,隱隱的鯉魚跳躍,撩起了層層的漣漪。遠遠望去,巍峨的城牆雄偉屹立,訴說著曆史的滄桑。東都洛陽,自隋朝開皇帝新建至大唐的重重修繕,已經成為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來北往的文人騷客,集聚一堂的商賈大豪,更增添了這座城市的雍容及繁華。
河岸的綠蔭小道中,一位藍袍少年緩緩而行,麵如冠玉,點漆的眼眸神采飛揚,圓圓的襆頭挽住黑色的長發,兩條軟軟的絲帶隨風飛舞,猶增得少年幾分儒雅風流。一年一度春常在,漫領詩書花叢中,他仿佛洛陽城內的書生,值此春意繚繞時節,來到洛河邊感悟書中的妙諦。
少年名叫徐昌平,本是一介書生,前些時日母親病故,臨終前講出了一件秘密,她並不是徐昌平的親生母親,而是他的乳母,徐昌平是大唐功臣之後,英國公徐茂公的曾孫,徐敬業的兒子。
徐茂公素有神鬼莫測之能,料敵機先,未雨綢繆,看到徐家權勢日隆,心生不安,徐昌平剛出生不久,便令乳母帶著徐昌平隱居鄉間,避開朝廷紛爭,萬一徐家有變,也好為徐家保全一脈骨血。
如今不幸被徐茂公言中,徐敬業起兵失敗後,他的一家老小三十餘口,全部被武則天處以極刑,隻有自小離家的徐昌平不被人知,從而躲過此劫。
但是乳母也因此驚嚇過度,日日擔憂官府會尋上門來,她體質虛弱,落下了病根,雖然請遍了附近的名醫,終究還是鬱鬱而終。乳母反複交待徐昌平,前來洛陽尋找一位名叫青石老人的道士,學習武藝,為父報仇。
徐昌平想著心事,默默走在河堤上。驀然,一條瘦小的身影疾奔而來,撞在了徐昌平身上,他身子一晃,差點摔倒,來人刹不住腳步,相撞之下,身體改變了方向,朝河水跌去,徐昌平眼疾手快,慌忙之下伸手抓住來人的手臂,用力甩向岸邊。
在這人跡寥寥的洛河邊,能讓兩人相撞,稱得上奇葩了。徐昌平立穩了腳步,打量著眼前的不速之客,是一位少女,她似乎驚魂未定,清秀的鵝蛋臉暈紅似火,月牙一般的眼神中閃爍著精靈的光芒,柔和的胸脯急劇的起伏。
徐昌平驚訝的望著少女,仍然緊緊的抓住少女的胳臂,入手綿軟,淺淺的香澤撲鼻。少女漸漸有了怒色,用力甩開了他的手,嬌聲訓斥:“好你個登徒子,膽敢調戲本小姐!”
徐昌平這才回過神來,趕緊解釋道:“小生怕姑娘掉進河中,失禮之處,還請姑娘原宥。”
“這麼寬的道路,你竟然撞到我身上,你是怎麼走路的?以後把招子放亮點,再惹到本小姐,有你好看。”少女冷哼一聲,急急而去。
望著少女漸漸離去的背影,徐昌平無奈的搖了搖頭,苦笑著自言自語:“明明是你撞了我好不好,反而成了我的不是了。”
前方不遠處,一麵破舊的迎客幡鼓風飄展,中間大大的“酒”字看起來有些黯淡,四根骨裂的木樁撐起了枯黃的茅草屋頂,兩隻簡陋的桌子隨意擺放,分別圍著幾個樹樁作為椅子,原來是一座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