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陳偉成洪佳士:《加快製度創新實現四個轉變——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改革實踐及發展趨勢分析》,
《湖北日報報業集團申請注冊45類商標國家商標局已經全部受理》,載《湖北日報》,2002.5.11。
本刊記者:《我們是否認識到自己的權利——關於記者維權的對話》,載《中國記者》,2003.11。
田久玲:《新聞輿論宏觀管理的參謀和助手——北京市新聞閱評工作十年綜述》,載《新聞與寫作》,2001.8。
鄭保衛陳絢:《傳媒人對“有償新聞”的看法》,載《新聞記者》,2004.5。
孫宜君:《論中國電視傳播中媚俗現象及治理》,載《中國電視》,2004.8。
本刊評論員:《治理低俗之風要打持久戰》,載《今傳媒》,2005.2。
丁柏銓:《論黨報發行》,載《現代傳播》,2005.3。
程順立、顧孝乾、由東覺:《黨報發行的理念、結構及策略調整》,載《新聞戰線》,2003.9。
劉年輝:《黨報競爭力現狀、成因與提升策略》,載《新聞記者》,2005.5。
曲誌紅、鄔寧寧:《擴大黨報影響、服務人民群眾,各地大力推進“黨報進報亭”綜述》,載《人民日報》,2004.7.2。
陳翔:《報業運作創新模式的保護》,載《中國記者》,2003.5。
梅笑冬:《把握傳媒產業特點保護傳媒無形資產》,載《新聞世界》,2002.7。
楊誌勇:《西部地市黨報:困難、機遇和對策》,載《中國報業》,2006.9。
周誌懿:《報紙媒介品牌建設的缺失》載《傳媒》,2004.5。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報研究課題組:《西部報業戰略研究機構的設置與運作》,載《當代傳播》,2005.3。
許熙玉:《省報人才管理的特點、難點與突破點》,載《中國記者》,2001.12。
張玲:《上海報業經營管理人才現狀簡析》,載《新聞記者》,2005.8。
梁長榮:《關於當前我國新聞教育發展的思考》,載《新聞知識》,2005.11.
張春林:《論省級黨報改革的疑點、難點及特點》,載《新聞界》,2005.4。
朱文慧:《黨報“定位”新論》,載《新聞知識》,2003.12。
要清華吳庚振:《黨報社論改革芻議》,載《新聞知識》,2005.1。
劉景河劉玉民龐曉娟:《淺議輿論監督的誤區》,載《新聞愛好者》,2003.4。
孫旭培:《推進輿論監督的三項舉措》,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2。
李豔:《求解黨報頭版之困》,載《傳媒觀察》,2004.11。
曾璜:《與美國圖片編輯談中美新聞攝影》,《人民攝影》,2004.5,轉引李豔:《求解黨報頭版之困》,載《傳媒觀察》,2004.11。
劉維生楊靜:《最是一版費斟酌——黨報一版改革初探》,載《新聞記者》,2005.4。
王更輝:《圖文並重路仍很長——兼談黨報圖片運用中須注意的問題》,載《新聞戰線》,2003.12。
白利君:《文化大省緣何與“報業集團”無緣——陝西報業集團缺失現象剖析》,載《青年記者》,2005.7。
謝湖偉、葉同春、鄧濤:《媒介多元化經營的誤區和模式選擇》),載《新聞與傳播》,2005.5。
孔祥科施宇:《媒體擴張的契機與挑戰》,載《新聞愛好者》,2003.12。
安靜:《中國報紙災難性報道之“怪現狀”》,載《新聞知識》,2005.11。
周鐵菊:《淺析平麵媒體對危機事件報道視角的差異——以包頭空難的報道為例》,載《新聞知識》,2005.2。
仇耀耀:《重大災害報道的議程設置》,載《當代傳播》,2005.6。
徐暉明:《報紙報道角色的社會經濟地位分析》,載《新聞記者》,2004.6。
周茂川:《關注農民工——一個全新的報道領域》,載《新聞戰線》,2004.3。
楊敦顯:《媒介傳播和農民工利益表達》,載《當代傳播》,2005.6。
楊育才:《黨報關於農民報道的問題及對策——對7家省級黨報農民報道標題的議程設置分析》,載《新聞大學》,2003.秋。
時豔釵:《中國農村報業市場現狀淺析》,載《中國報業》,2006.2。
周誌懿:《黨報深入農村的機遇與策略分析》,載《中國報業》,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