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對策與建議(9)(2 / 3)

農村、農業和農民都需要“版麵較少,價格較低、針對性和實用性較強”的農村版或縣級黨報。中國是農業人口占主導的發展中國家,有9億多農業人口。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農民認可的黨報,則稱不上是品牌黨報,也是黨報工作者的失職。在一些地區,辦這類報紙經濟效益可能不大可觀,甚至要賠錢的。因此,國家應在各方麵給予扶持。2004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誌在山西考察時,曾經深入到農民家中調查農民看電視收費問題。他語重心長地說:“一個月收了3至5元錢看起來不貴,國務院出台減輕農民負擔政策一年能減輕農民多少錢,光電視一項就收幾十塊。對廣大農民來講,還必須尋找別的辦法,不能都要希望於收錢推廣有線上。對農民要考慮、如何不交費能看上電視”。“有的農民交不起呀,咱們大多數人不都是農民的兒子嗎!”[《殷殷之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山西考察側記》,《人民日報》2004,8、19。]如果說現在讓“農民不交費就能看上黨報”還不可能的話,那麼低價黨報,優惠價黨報總是還是可以做到的。《河南日報、農村版》的服務宗旨和運作方式應得到推廣。《烏蘭察布日報》辦的蒙文《牧民報》,物美價廉,報社是賠錢的。但該報社始終不渝地堅持為牧民服務,其社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應當硬性規定,各省級包括有條件的地市級黨報要落實中辦、國辦的要求,從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盡快給農民打造專門性的“農村黨報”。

四、建立“中國報業發展谘詢中心”

谘詢機構的作用在於運用專家們的知識、經驗、智能和科學方法,為領導者提供決策依據。谘詢機構在國外又被稱為“思想庫”、“頭腦公司”、“智囊團”等。現代社會的專門化谘詢機構於1913年先創於英國,興起於美國,迅速普及到西歐和日本。有些國家已將谘詢業歸入知識密集型的第四產業。進入新時期,我國的谘詢機構發展迅速,從中央到省、地、市等一般都設有相應的谘詢機構,其谘詢業務大體上有科技、工程、企業、綜合和專業等五大類。谘詢係統已成為現代領導體製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外腦”進行決策,已成為各級各類領導的一項重要的素質及能力,是衡量領導工作是否科學化、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