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大類,這兩類下屬又分為物理、化學、數學、心理學、文學等等。計算起來恐怕要有上百種吧?各種學科又都具有闡述概念、規律、事物的關係、運用方法的共同特點。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能看出各學科的老師都在致力於使學生掌握各學科的概念、規律、事物的關係、運用的方法這四個主要方麵下工夫。如果不符合概念、規律、事物的關係、運用方法這四個方麵的要求,那不不會被列入教育範疇內。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思維。思維在心理學中一般分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三種。動作思維在教學中並沒有多大實踐意義,教育教學中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對一個概念、規律、事物的關係、運用方法的理解過程中,首先進行形象思維也就是從感覺、知覺、直觀想象它的各個方麵,再通過聯想、篩選、抽象,最終達到深層次的理解。換句話說,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形象思維轉化到抽象思維,產生正確結果的過程。一些科學家對事物的把握,也是從形象思維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如大陸板塊漂移假說的證明、門捷列夫在排列各種元素位置時的發現,雷電的證明等等。其中初期都有形象思維的成分,最終成為定律是抽象思維在起主要作用,也就是邏輯思維在起作用。我們寫東西的時候,經常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就是很好的例子。
心理學中的所說的抽象思維、理性思維實際上就是邏輯思維,而發散思維、集中思維實際是邏輯中的假言推理和選言推理。形象思維實際上是直覺思維、感性思維,邏輯思維才是各種思維的核心。
邏輯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七門基礎學科之一。這門科學是闡述正確思維的、正確把握概念的、把握事物的規律、通過事物的各種關係,進行有效推理的一門科學。我把它叫做認識科學或叫做思維科學。愛因斯坦說過“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係,以及通過係統的實驗判斷出因果關係”又說“理論物理學的完整體係是由概念、被認為對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邏輯推理得到的結論這三者所構成的。這些結論必須同我們的各個單獨的經驗向符合;在任何理論著作中,導出這些結論的邏輯演繹幾乎占據了全部篇幅”。
邏輯學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在學術交流中、教學實踐中、認知原理中、在科學家的思考過程中、在闡述各個學科的係統理論中,不難看出邏輯思維在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