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皓教孩子學文化是有目的的。
這些小孩就象野草剛發芽,就象春水剛從冰雪中融化。
孩子是天真爛漫的,是理應幸福的,孩子的童年決定了他一生,童年幸福人生就會幸福。
楊天皓有時會想,自己的孩子在小晴肚子裏呢,雖然未出世,就象已出世一樣,因為他看到這山裏的娃娃,那不就是自己的娃娃嗎,“我的娃娃,我要讓你們幸福。”
他教育這些娃娃要有英雄情結,要能代表大山去與外界爭雄。
他教育這些娃娃人生而平等,天賦人權,要活著活出個人樣,誰要敢於剝奪自己這些權利就要舍生忘死地與之鬥爭。
他教育這些娃娃要互相愛,互相關懷,互相鼓勵,這樣人生才會溫暖,才會有意思。
他教育這些娃娃不要太重視物質,人生是否有價值不是因為你的官有多大,錢財有多少,而是因為你作為人有獨到的思想,有確定的信仰,有完善的知識體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他教育這些娃娃雖然大山值得留戀,但要走出去,闖一闖,經曆各種人生滋味,無論酸甜苦辣都要嚐一嚐。
他教育這些娃娃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要活出自己的精采,隻要你認定了人生方向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他給這些娃娃講諸子百家,講經史子集,他說我們都是老祖宗的兒孫,我們身上流著他們的血,那些經典,都是先哲們傾盡畢生心血凝結而成,讀懂了,象吃飯一樣吃進去了,我們就是厚重的人,而不是輕飄飄沒根的人,有了這堅實的根,我們就不怕風吹雨打,因為我們總感覺背後有祖宗的目光在支持我們。
他給這些娃娃講音樂,講美術,講舞蹈,講文學,他說現實世界看上去好象沒什麼,就是花啊草啊動物啊河流啊山川啊,好象都是死的,如果把這些學好,那麼現實的世界就會象夢境一般美好,就好象插上了思想的翅膀,在大自然中,在社會人世中自由的翱翔,達到一定程度,我們想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藝術讓我們悲歡離合地想象。
他給這些娃娃講電腦,講互聯網,他說這些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知天下事,等於我們有了千隻眼,萬雙腿。
他給這些孩子講數學,讓他們學會推理,學會邏輯,學會思考,讓他們由已知證明未知,由此及彼。
他讓洋人給娃娃講英語,講他們國家的故事,講他們思維習慣,講他們的風俗,讓這些孩子懂得學好英語,掌握一下外國的情況,可以開拓他們視野,可以讓他們將來更好的與世界公民交流。
這些娃娃就是楊天皓的兒女,而在娃娃的心中,楊天皓就是他們的爸爸,洋人就是他們的叔叔。
他們講課沒有固定形式,完全是自由的開放的,完全按照孩子的心理,按照孩子可以接受的程度來教育誘導他們。
他讓這些娃娃盡情的玩耍,盡情的爬山涉水,讓他們體驗花香,體驗鳥鳴,體驗風雨,讓他們在各種惡劣環境中拚搏,他鍛煉他們的意誌、體力、膽氣。
他經常對孩子們說:“你們現在就象剛出土的嫩芽,你們剛會跑,剛會說話,剛會看,剛會聽,剛會觸摸,這人生還有很多的美景等著你們去欣賞,還有很多苦難需要你們去克服,讓我引領你們一起去欣賞,讓我引領你們一起去克服,讓我們一起努力去實現我們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