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總序(1 / 3)

張鳳鑄

廣播電視藝術學是藝術學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是藝術與電子技術結合而產生的新興學科。國際上廣播媒介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電視媒介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上世紀50年代以來,廣播與電視迅速發展,成為20世紀後半葉影響社會各個領域的強大的視聽媒介。廣播文藝是以電子技術、廣播技術為傳播手段,以聲音為唯一物質媒介,訴諸於人們聽覺的時間藝術,而電視藝術則是以電子技術為傳播手段,以聲畫造型為傳播方式,運用藝術的審美思維,把握和表現客觀世界,通過塑造鮮明的屏幕形象,達到以情感人為目的的特殊屏幕藝術形態。在傳播新聞信息的同時,廣播電視與源遠流長的中西文化和多種藝術形式結緣,形成豐富多彩的廣播電視藝術,如廣播劇、電視劇、廣播音樂、電視音樂,廣播戲曲、電視戲曲、廣播文學、電視文學、綜合文藝以及各種晚會、各種選秀活動、益智類、情感類、競技類、遊戲類文藝節目等,顯現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和美學風貌,被稱作是繼詩歌、音樂、繪畫,雕塑、建築、舞蹈、戲劇、電影之後的一種受眾麵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新的藝術形態。作為社會文藝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藝術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構建並發展起來的我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係經過初建、探索和發展階段已初具規模,形成了類型多樣、互相滲透、動態發展的學科發展格局。學科體係建設和發展的根本在於其解釋、指導實踐的功能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功能等的充分發揮。我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係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指導了廣播電視藝術創作實踐,而且也起到了一定的理論預測作用,促進了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一般來講,學科體係的確認標準有三方麵:其一,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有相對獨立的概念、範疇、原理,並正在或已經形成學科結構體係;其二,有專門的研究者、研究活動、學術團體、傳播活動、代表作等;其三,該學科的思想、方法已經在實踐中被應用、被檢驗,並發揮特有的功能。以這三方麵標準來衡量,我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係並不成熟和完善,雖然初步確立起了應有的門類和框架,但從各門學科建設來看,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從廣度來說,都還不能按學科建設的嚴格原則和標準進行具體規劃和落實。在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係中,各學科的發展存在著不平衡現象。其中有些學科起步較早,已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體係;有些本身又分為若幹個分支,學科研究向著更加深入的層次、更加廣闊的領域發展,處於成熟或繼續發展期;有些學科正處於初創階段,趨於形成。這種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係尚不完善。雖然重視了學科的創建工作,但這種“創建”還停留在表層,缺乏在開展研究、積累理論基礎上的深層次創新。另外,我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係的建設尚未與新時期傳媒業改革問題的研究建立起互動機製,尚未走上同改革實踐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的軌道。同時對發展變革中產生的新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段沒有予以足夠的關注並開展全麵、深入和係統的研究,更缺乏理論上應有的概括、提煉和總結。

針對上述問題的存在,我們申請了《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係研究》的重大課題,由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的老、中、青教師承擔起各項子課題的研究工作。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和支柱性學科之一,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在教學科研方麵立足於當代最有影響的廣播電視大眾傳媒,結合我國廣播電視藝術的創作實踐,以中央三台等實踐部門作為研究基地,借鑒國外廣播電視藝術發展的先進經驗,經過長期發展,已成為全國廣播電視藝術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擁有一批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開展了麵向我國廣播電視藝術發展需要的特色鮮明的多項重大課題的研究,完成國家級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52項,許多研究成果具有原創性,在國內處於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