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儉明.“還”和“更”[J].語言學論從,1980(6).
呂冀平.漢語語法基礎[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
呂叔湘.漢語語法問題分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呂叔湘.呂叔湘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重慶:商務印書館,1942,1944;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馬真.說“反而”[J].中國語文,1983(3).
馬真.說“也”[J].中國語文,1982(4).
馬博森.關聯理論與敘事語篇[J].現代外語,2001(4).
馬建忠.馬氏文通[M].上海:商務印書館,1898;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馬慶株.漢語語義語法範疇問題[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8.
馬慶株.語法研究入門[J].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苗興偉.關聯理論對語篇連貫性的解釋力[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3).
潘曉東.排比層遞異同論[J].修辭學習,1984(3).
彭聃齡、譚力海.語言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彭小川.副詞“並”“又”用於否定形式的語義、語用差別[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9(2).
蒲喜明.副詞“再”“又”的語用意義分析[J].陝西師大學報,1993(3).
齊滬揚.現代漢語空間問題研究[J].學林出版社,1998.
錢乃榮.現代漢語[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邱述德.語義範疇的轉化[J].外國語,1993(5).
曲衛國.也評“關聯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2).
邵敬敏.標點符號的修辭活用[J].修辭學習,1983(4).
邵敬敏.漢語語法的立體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邵敬敏.說“又”[A].漢語語法的立體研究[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邵敬敏.現代漢語疑問句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邵敬敏.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現狀與回顧[M].語文出版社,1987.
沈陽.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沈家煊.R.W.Langacker 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1).
沈家煊.不對稱與標記論[M].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沈家煊.句法的相似性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2).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製[J].當代語言學,1998(3).
沈家煊.訊遞和認知的相關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