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浩一.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芻議,葉蜚聲譯[J].國外語言學,1990(4).
丁力.反逼“別說”句[J].語言研究,1999(1).
丁力.關項隱含式反逼“都”字句的關項推導[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2(5).
丁力.說“蘊涵”[J].湖北大學學報,1995(3).
丁雪歡.語言運用中“連”字句肯定式和否定式的選擇[J].語文研究,1995(4).
丁雪歡.“連”字句的逆反性考察[J].語文研究,1994(3).
丁雪歡.“連”字句肯定式與否定式之間的互轉[J].語文研究,1998(3).
範曉.三個層麵的語法觀[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
範開泰.省略、隱含、暗示[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2).
範開泰.語義分析說略[A].語法研究和探索(4)[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範先鋼.“除了…都…”句式[A].語法求索[C].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方梅.漢語對比焦點的句法表現手段[J].中國語文,1995(4).
馮誌純.試論轉折關係的假設複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2).
傅莉敏.現代漢語自學輔導[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高葆泰.語法修辭六講[M].西寧:寧夏人民出版社,1981.
高更生.句組分析[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高名凱.漢語語法論[M].上海:開明書店1948;上海:上海書店,1992.
高橋彌守彥.關於介詞“連”[A].大河內康憲主編.日本近、現代漢語研究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龔曉斌.關於連接的幾個問題[J].外語學刊,1994(5).
穀孝龍.關聯詞語在單句中的功用及成因[J].遼寧大學學報,1999(2).
桂詩春.實驗心理學綱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郭誌良.現代漢語轉折詞語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何適達郭明玖.也談連接單句成分的關聯詞語[J].中國語文,1979(6).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教程[J].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冉永平.關聯理論——認知語用學基礎[J].現代外語,1998(3).
何自然、冉永平.話語聯係語的語用製約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3).
何自然.Grice語用學說與關聯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黑格爾著[德]賀麟譯.小邏輯[M].商務印書館,1980.
侯學超.現代漢語虛詞詞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胡附、文練.現代漢語語法探索[M].北京:新知識出版社,1956.
胡明揚.語義語法範疇[A].呂叔湘著,馬慶株編.語法研究入門[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胡裕樹、範曉.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層麵[J].新疆師大學報,1985(2).
胡裕樹、張斌.現代漢語使用說明(增訂本)[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胡裕樹.現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979,1981,1995.
黃慧英.現代漢語裏一個新的關係詞語“不說”[J].漢語學習,1996(5).
賈彥德.漢語語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江怡.維特根斯坦是誰—維特根斯坦與當代哲學思潮的關係[J].開放時代,1999(5).
景士俊.遞進句再探討[J].內蒙古師大學報,1991(4).
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語法教材第一編基本規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
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語法教材第二編詞類和構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語法教材第三編複式句和篇章結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24,1992.
李大忠.外國人學漢語語法的偏誤分析[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李臨定.語義隱含性和製約性[A].語法研究和探索(四)[C].北京:北京大字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