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總結(2 / 2)

以此為基礎從遞進複句切入,向下研究各種各樣的遞進複句的形式標記、各種各樣的語義類型,向上提取抽象出遞進範疇來,最終進入到語言類型學的層麵。正是本文的追求。

總結全文所做的工作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麵:

1、本文的目的是想建立一個“以語義為綱、以句式為目”的遞進係統。遞進範疇是一個多維的有機係統。目前有從句法出發建立句式遞進係統的,也有從意義出發建立語義類型係統的。我們認為句法和語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因此我們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一個以語義為綱、以句式為目的全新的、有層次的、分類型的遞進係統。

2、過去人們的研究多是遞進複句的形式與意義,而我們首先要確定遞進範疇的句式框架。因為遞進說到底是一種語義範疇,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主觀性和一定的隨機性。這就給遞進句式的界定帶來了麻煩。從目前的研究看,對遞進句式的範圍還沒有最終確定。這一方麵在於遞進句式的確定還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另一方麵也說明了確定遞進句式的困難。本文的做法是把有形式標記的遞進句式(the froms of sentence)在我們所掌握的語料範圍內作窮盡式觀察和描寫,並力圖來探索遞進的無形式標記的表達形式。

3、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從遞進複句入手,向下研究各種各樣的有遞進標記的複句和沒有形式標記的複句,重視遞進範疇的本質(本體)研究,描寫是一切研究的基礎。我們隻有充分地認識了遞進句的本質,才能作更深層次的研究。針對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本文將盡可能地把遞進範疇的本質描寫清楚。

4、加大語義研究的比重是本文的又一個特點,目前語言研究已經由觀察充分、描寫充分進入到了追求解釋充分的階段,因為語言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對語言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解釋語言的前提是:基於形式的、基於功能或認知的。形式主義從語言結構內部去尋求解釋,功能主義是從語言的外部來尋求解釋。遞進屬於語義範疇,本文始終貫徹以語義為核心結合語用、認知、邏輯和心理基礎對遞進範疇做出功能上的解釋。

5、不僅如此,加強對比研究,建立共時和曆時的聯係。語言是變化的,共時的語言現象都是語言曆時演變的結果,在解釋語言共時現象時有必要考慮語言的曆時因素。語言也是相通的,共時的語言現象之間的對比研究不僅有助於認識遞進範疇的特點,也有助於跨語言的交流。本文加強對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與方言、現代漢語與外語的遞進範疇進行對比研究,以便更好地揭示隱藏在遞進形式背後的語言規律,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人的認知本質。

本文的不足之處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思想準備不足。本文對遞進範疇的係統研究也算是初次嚐試,本打算“小題大做”,切入的角度小一點,淺一點,分析研究細致一點,挖掘深一點,沒想到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便發現以前的想法錯了,因為一旦進入中層描述,特別是進入範疇化、語言類型學這樣的層麵,方知本文的研究是在“大題小做”。語料的準備、理論的指導、語法的分析等等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2、對遞進的分類與分析還略顯粗淺。本想對所掌握的語料進行窮盡性描寫,但是在對語料進行分類時,存在著形式和意義的衝突,要麼嚴格按形式標記劃分,要麼嚴格按語義關係劃分。但按前者劃分對沒有形式標記的部分則不好處理;如果嚴格按後者劃分,則形式與語義矛盾的部分難以完全處理妥當,因此本文采取的是形式與意義結合的方式,雖有照顧全麵之利,但個別地方也有主觀之嫌。

3、理論提煉不夠。本想從範疇化、語法化、認知、發展曆程等比較宏觀的角度來把握遞進範疇的研究。但在研究過程中,整個宏觀的把握還勉強過得去,在語言類型學層麵的把握則顯得不足,沒有進行不同語言、不同方言間的比較研究,故本文沒有得出相關語言類型學方麵的結論。這隻能等下一步有條件時再進行相關的研究了。

除此之外,由於寫作時間有限,所掌握的材料有限,引用先哲與時賢的成果也不全麵,故錯誤、謬誤在所難免,甚至還有打印、校對方麵的失誤,懇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