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1)中通過“更”體現出程度差異從而實現遞進關係:“落後<更落後”。在漢語中有的單句句式本身就是表示一種遞進的比較。例如“X比Y還W”句式表示的就是一種比較遞進。例如:
(12)駱駝力氣大,而吃得比騾馬還省。(老舍《駱駝祥子》)
(13)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
例(12)全部信息為:“騾馬力氣大,吃得省——駱駝力氣大,吃得比騾馬還省。”其分解為:
騾馬力氣大吃得省——駱駝氣力大吃得更省
馬大——駱駝更大。
7、連貫式遞進具有連貫關係基礎的,其基事和遞事之間往往具有時間上的先後或者空間上的遠近,也可以是按照一定的邏輯事理排列的。例如:
(14)他的雙腿顯然無力了,手一鬆,又滑倒在地,而且竟然抽抽搐搐地哭了起來。(朱幫複《東尼》)
(15)房間裏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個花瓶,而且花瓶裏裝的是玫瑰花。
(16)正確的認識來源於合理的判斷,合理的判斷產生於細致周到的分析,而且細致周到的分析出於對客觀事物的了解和熟悉。
例(14)按時間先後排列:“無力”導致“手鬆”,這直接導致“滑倒”,最後整個情形導致“哭了起來”,整個事件是一個連續的整體。例(15)按照空間的遠近排列:“房間桌子花瓶玫瑰花”。例(16)按照邏輯事理排列:“認識判斷判斷分析了解和熟悉”相互依存的基礎是連貫關係。
二、隱性遞進
2.1遞進式選擇句具有遞進語義邏輯基礎關係的句子在句法上並不一定是遞進句,除了遞進句之外,它還可以通過其他關聯詞語轉換成其他的句子格式。具有遞進關係基礎的語言單位,其基事和遞事之間通過表達選擇的詞語“或”使其轉化為一種選擇關係。
(1)一個小孩能全須全尾的活到三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自己努力向善,有時候外來的勢力弄瞎他一隻眼,或摔成羅鍋兒,或甚至於使他忽然的一命嗚呼。(老舍《牛天賜傳》)
(2)要是在海岸上戴著這麼新奇的帽子,得叫多少姑娘太太們羨慕得落淚,或甚至於暈過去!(《二馬》)
(3)搬家,跟父親痛痛快快地說一回,或者甚至鬧一回;鬧完了,重打鼓,另開張,幹!(老舍《二馬》)
(4)他後悔了,悔不該為那幾個破學生而想辦個刊物;假若昨天就與妹妹搬了走,到香港,或甚至於巴黎,有多麼省心;受不著驚,受不著欺侮,夠多麼好!(《蛻》)
例(1)在損害結果上存在著程度差:“弄瞎他一隻眼<摔成羅鍋兒<使他忽然的一命嗚呼”。如用“不但,而且,甚至”連接則為遞進句,用“或者”連接則為選擇句。例(2)的事件存在著程度差:“羨慕得落淚<暈過去”,具有隱性的遞進關係,但用了“或”則轉化成為選擇關係。例(3)事件的嚴重性也存在著程度差:“痛痛快快地說一回<鬧一回”。加上“或”則轉化成為選擇句。例(4)的行為嚴重性也存在差程度差:“到香港<[到]巴黎”。不用關聯詞語或是僅用“甚而”就是遞進句,但加上“或”則成為選擇句。
2.2遞進式轉折句具有遞進語義基礎的語言單位,其基事和遞事間通過表達轉折的“但”等使其轉化為一種轉折關係。如:
(5)一位畫家,成名難,形成自己的風格亦難,但最難的莫過於打破既有的風格尋找新的藝術突破。(朱金晨《放飛在茫茫大草原上》)
(6)一塊一塊的,他聽著,這姑娘的形容很奇怪,但更奇怪的是她形容得挺準確。(張承誌《北方的河》)
例(5)事件間存在著程度差:“成名<形成自己的風格<打破既有的風格尋找新的藝術突破”。客觀上存在著遞進因素,但由於使用轉折標記“但”結果由遞進句變為轉折句。例(6)事件間存在著程度差:“形容很奇怪<形容得挺準確”。如用“不但,而且”是遞進句,用“但”則為轉折句。
2.3遞進式因果句具有遞進語義基礎的語言單位,其基事和遞事之間通過表達因果的詞語“所以(因此)”等使其轉化為一種因果關係。如:
(7)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現在的年輕人很幸福,所以我相信下一代人會更幸福。(郭誌良《現代漢語轉折詞語研究》)
(8)人的一生要“遇到”四個人:一個是最愛你的人,一個是你最愛的人,一個是與你廝守終身的人,前麵的三個人都是“外人”,所以這最後一個人就是你自己。
例(7)兩件事情之間存在著程度差:“現在的年輕人很幸福<下一代人會更幸福”。本應該構成遞進句,便由於使用了表因果的關係詞語“所以”故構成因果句。例(8)的四個人存在著關係上的程度差:“一個是最愛你的人<一個是你最愛的人<一個是與你廝守終身的人<自己”。這四個人的關係呈遞進關係,但由於用了“所以”故構成因果句。這是語義的決定性服從於句法的強製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