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代序:統籌城鄉教育背景下的特色學校建設(1 / 2)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校“要辦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來,許多中小學校在特色學校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上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胡錦濤總書記對重慶發展作出“314”總體部署,強調要把重慶建設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因此,九龍坡區在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整體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無疑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統籌城鄉教育發展與特色學校建設的關係

2007年,九龍坡區被列為重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先行示範區。九龍坡區委、區政府將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擺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提出了五項目標:一是城鄉教育製度統一,即建立城鄉統一的、協調發展的教育體製機製;二是城鄉教育權利平等,即建立起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教育體製,賦予城鄉各類學校平等發展的權利;三是城鄉教育和諧互動,即建立統籌兼顧的教育機製,促進學生、學校等教育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四是城鄉教育特色發展,即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教育體製機製,促使城鄉教育之間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形成各自特色;五是城鄉教育廣泛交流與協作,即建立教育開放和幫扶製度,重點是城市教育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和幫扶。確定以城鄉教育特色建設作為破解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的難題的突破口,統一規劃建設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對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相互因果關係進行綜合研究,統籌解決。

有特色的學校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資源的配置,才能滿足社會與學生的要求。學校辦得好不好,關鍵在於有沒有個性,有沒有特色。曾經有學者說,“目前中國大學的最大缺陷,是沒有個性。”一所學校如果沒有明晰的“自家麵目”,那是很讓人擔憂的。經濟界有一句名言:“經營產品是一分一分地賺,經營品牌是一毛一毛地賺。”辦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就會缺乏競爭力和生命力。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就是要善於“揚長”,注意“避短”,重視學校特色與個性的打造,追求“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校校有風格。

二、城鄉統籌背景下特色學校建設的意義

我們的工作是為了尋找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辦特色學校就是尋找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的一種途徑。為了實現城鄉中小學生和諧的、生動活潑的發展,從而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城鄉中小學必須要辦出各自的特色。重慶市是大城市大農村並存的直轄市,而九龍坡區也是“東城西鄉”的格局,特色學校建設既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客觀訴求,也是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匱乏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特色學校建設具有普遍性,以滿足城鄉所有兒童少年的教育需要

特色學校是具有獨特個性、獨特風格的學校。特色學校建設,不是少數學校的事情,而是多數甚至每一所學校都應當追求並能夠實現的。特色學校也不僅是城市所獨有的,而是城鄉社會共有的、普遍存在的。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鄉村同樣能夠建設有特色的農村學校,以滿足農村兒童多樣化的教育需要。因此,特色學校的建設具有普遍性意義。

(二)特色學校建設具有優質性,以滿足城鄉老百姓追求優質教育的需要

特色學校是優質的學校行為過程及活動的良好結果,是教育質量優質,辦學特色成功,能夠得到兄弟學校、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的認可並作為成功範例加以宣傳的學校。正如鄭金洲教授在《“辦學特色”之文化闡釋》一文中說的,“辦學特色是學校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的、優質的、穩定的教育風貌”。學校特色的本質是創優,即優化學校教育資源配置,創設有學校個性特征的教育文化環境和氛圍,以便更充分地發揮出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特色學校建設具有獨特性,以滿足城鄉兒童少年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要辦好一所學校,一定要認真理清辦學思路,明確目標,突出特色。美國一流大學建設的主要策略就是“突出特點,以特製勝”。因此,學校應當堅持從國情和市情出發,從學校的實際出發,體現教師的個性和學校的特色,正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選擇地建設,有重點地突破,力求獨辟蹊徑,出奇製勝。在城鄉統籌背景下,特色學校所提供的優質教育不僅表現在教學質量、教育效果上的“優”,而且還能提供“特”,即以多樣化的教育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及潛能的發展需要。城市與農村的學校都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獨特的地理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自主配置教育資源,自主研發教育參考資料或選擇適合於本校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校本資源,從而滿足城鄉兒童少年不同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