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所謂非權力性領導力,是指領導者通過自身良好綜合素質和行為的體現,建立領導威信,從情感上影響下屬,使下屬團結在自己周圍的一種凝聚魅力。

領導者對於下屬產生領導力,既可以通過權力的使用,使下屬畏懼領導者手中的權力來達到,也可以通過高水平綜合素質和自身行為的體現,使下屬對自己產生敬佩感來達到。拋開權力控製支配因素,領導者仍然能夠使下屬由衷地敬佩自己,從而服從領導和指揮,就是領導者非權力性領導力的體現。

被領導者之所以能夠服從領導者的控製支配,主要是因為領導者手中握有權力,可以直接決定被領導者在組織係統中的境遇。假如脫離權力因素或權力控製關係,一些被領導者不再畏懼領導者手中的權力,那麼是否被領導者還能主動聽從指令,配合領導者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在現實中,有一些領導者經常對下屬直接動用權力,使下屬心中時刻存有對領導權力的畏懼感,這種情況並非總是能取得良好的領導活動效果;也有一些領導者,雖然大權在握,但並不經常對下屬直接動用,而是通過自己的領導魅力來影響下屬,使下屬心中沒有對領導權力的畏懼感,反而能夠取得良好的領導活動效果。一些被領導者,尤其是專業技能比較強的人、自身個性比較強的人,之所以能夠接受領導,往往是因為在受到權力控製支配的同時,更欣賞領導者通過優良素質和行為所體現出來的凝聚魅力,是因為領導者在自己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威信。這種凝聚魅力雖然與領導權力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它可以輔助領導權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因此,非權力領導力本質上就是一種對他人的吸引力、凝聚力。

第一節 兩類領導力

一、兩類領導力

關於領導的含義有幾種看法:有人認為,領導是一門促使下級以高度的熱心和信心來完成他們任務的藝術;也有人認為,領導是一項程序,它使人們在選擇目標和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受指揮者的導向和影響;還有一些人認為,領導是一種說服他人熱心追求目標的能力等等。綜合上述看法,可以認為,領導的本質是一種影響力,即對一個組織為確立目標和實現目標所進行的活動施加影響的過程。

領導者影響個人或群體的基礎是權力,即指揮下級的權和促使下級服從的力。

領導者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是來自於職位權力。這種權力是由於領導者在組織中所處的位置由上級和組織賦予的,這樣的權力隨職務的變動而變動。在職就有權,不在職就無權。人們往往出於壓力和習慣不得不服從這種職位權力。二是來自於個人權力。這種權力不是由於領導者在組織中的位置,而是由於自身的某些特殊條件才具有的。例如,領導者具有高尚的品德、豐富的經驗、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領導者善於體貼關心他人,令人感到可親、可信、可敬,不僅能完成組織目標,而且善於創造一個激勵的工作環境,以滿足群眾的需要等等。這種權力不隨著職位的消失而消失,而且這種權力對人的影響是發自內心的、長遠的。

如果細加分析,可將權力的基礎分為5類。

(1)懲罰權。它來自下級恐懼感,即下級感到領導者有能力懲罰他,使他痛苦,使他不能滿足某些需求。(2)獎賞權。它來自下級追求滿足的欲望,即下級感到領導者有能力獎賞他,使他覺得愉快或滿足某些需求。

(3)合法權。它來自下級傳統的習慣觀念,即下級認為領導者有合法的權力影響他,他必須接受領導者的影響。

(4)模範權。又叫感召力。它來自下級對上級的信任,即下級相信領導者具有他所需要的智慧和品質,具有共同的願望和利益,從而對他欽佩和讚譽,願意模仿和跟從他。

(5)專長權。又叫專家影響力。它來自下級的尊敬,即下級感到領導者具有某種專門的知識、技能和專長;能幫助他指明方向,排除障礙,達到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

懲罰權、獎賞權、合法權屬於職位權力,也稱權力性領導力;模範權和專長權屬於個人權力,也稱非權力性領導力。這幾種不同的權力對下級所產生的影響效果和個人滿意程度是不同的。

模範權和專長權一般都能引起公開和私下的順從,內心的信服,由此而來的影響力也比較持久。

如果把以上兩種類型的權力與領導權威聯係起來看,就可以用以下的公式進行表示:

職位權力+個人權力=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