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學校領導首先應當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準則,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師德境界和敬業精神,使教師真正做到熱愛事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其次,還要幫助教師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教育方法上堅持正麵教育,以疏導、表揚為主,不斷吸收成功的教育經驗,使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教育素質和教育藝術。再則,學校領導要幫助督促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自製能力,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允許教師失去理智而體罰學生。
3.建立嚴格的教師管理製度和有效的監督機製為督促教師教育行為的規範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應建立起配套完善並切實可行的教師管理製度和有效的監督機製。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督導機構,以便有效地監督教育法律的執行情況。要有能經常檢查的、嚴格的工作製度,以免惡性事件的發生。
4.更新教育觀念,端正辦學思想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以及社會各界要大力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實現向素質教育的真正轉軌。同時注意糾正教師管理中的一些不得當作法,使教師具有正確的教育行為,從根本上遏止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現象的發生與蔓延。
(劉杭玲蘇正旺)
十八、“目標導學”學校管理模式的創立與實踐
柏隆鎮位於德陽市郊區,所轄十四個自然村呈扇形環繞我校分布,有近5個自然村距離學校達20公裏以上。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學生上學難度加大且易流失。加之“普九”後小學生全部進入初中學習,許多差生不能適應初中的教學,難以跟上一般學生的進度,使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從而造成我校教育質量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目導”實踐中,提出了班主任負責製的管理模式並希望以此促進、提高教育質量。現就此模式的思路、內涵及實施等有關問題,請教於同行。
(一)提出班主任負責製的思路
1.從大環境看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與不斷完善,迫使學校積極推進以人事製度和分配製度改革為重點的內部體製改革,引進激勵機製,打破平均主義,以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隻有這樣才能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2.從地域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看改革的迫切性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化。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在未來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必須擁有多方麵的才能,而學生才能結構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才能的多元化及其最佳組合。而我鎮處於市中區西北,農業、鄉鎮企業相對發達,但人多地少,剩餘勞動力多。因此,培養有一定特長的能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人才就成為當務之急。
3.根據教師的心態特點分析看改革的可能性教師(特別是中學教師)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素質較高,他們對其人生價值的判定大多不是以物質利益為主要取舍對象的,相反的,他們可能更加注重社會效益。教師的真正價值根本上要從受教育者——學生身上來體現的,以最終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所以,在教師內部,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更好地體現其人生價值,正是滿足絕大多數有事業心的教師的上述心態的明智而科學的舉措,也使得在經費相對比較緊張的學校內部實施改革變成了可能。
4.從我校規模和師資結構情況分析看改革的可行性我校擁有20個教學班,900餘名學生,教職員工60餘人,是一所規模較大的鄉鎮初中。如今,專任教師學曆合格率達98%以上。規模大、班次多,易於引進競爭機製,形成規模效應;教師多,專業結構多元化,選擇、回旋的餘地大,便於優勢互補,變個體優勢為群體優勢。因此,在我校實施優化組合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