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的運用(案例)
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核心,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麵,是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
改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思路有多方麵,途徑有多種,而有效地應用和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則是其中之一。
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絕不僅僅是教法的改進,它對教育觀念、教學思想的更新,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過程的優化等都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僅可以簡化教學過程,更能通過直觀性和個別化,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與效果;並通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內在潛力,從而構成良性循環,促進學生充分、全麵和自由的發展。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管理者和引導者,而絕不是說教者;學生是獨立的學習者,而絕不是被動的受教者;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的發展和創造能力。
學生的智力發展處於具體的形象思維占優勢的階段,形象與情緒性因素不僅可以影響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效果,而且也是學習活動本身所必備的工具。鑒於此,學校教育應該深入到學生學習的內在的微觀過程,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直觀性優勢,在各科目多種教學形式中,構造出富有啟發性、同時又有情緒感染力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簡捷而又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麵前。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在這方麵為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我校根據教學改革的需要,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我們設計了硬件建設發展方案,經過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論證,建設了多功能演示室、多媒體語音室、計算機學習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構建了計算機校園網絡,聯通了區教育信息中心,並通過區教育信息中心聯通到國際互聯網(INTERNET),努力創設現代化教學環境,為改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服務。
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踐過程中,我校建立了多功能演示室,利用大屏幕投影儀和實物投影儀,進行全班上課形式的教學。多功能演示室配有多媒體計算機,大屏幕投影儀、實物投影儀以及音響等外圍設備。
對於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過去教師總是要花費許多時間,進行講解,事倍功半,教學效果受到限製。由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教學內容越來越貼近社會實際,對於缺乏生活實際經驗的學生而言,又增加了理解的難度。為此,我校專門組織各學科骨幹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歸納了主要的重點和難點,針對這些重點和難點研製和開發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利用圖形或動畫進行演示,模擬推理和演繹的全過程,學生通過大屏幕投影儀和實物投影儀邊觀察邊理解,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隨時可將某些學生的反饋意見用實物投影儀直接向全班發布,進行分析指導,及時發揚和糾正。
具體說來,我校是從以下幾方麵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直觀性優勢的。
一、展現客觀場景,強化主觀感受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會掌握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15%,但親身經曆內容的80%,”也就是說,親身經曆的經驗比起讀到、聽說等手段獲得的經驗,保持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它是學習者綜合運用多種器官、受到多重強化的結果。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限於時間、物質等多種條件,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能為學生提供這種直接經驗,而隻能借助書麵文字和口頭語言來說明這種經驗,故學生學習的效果往往不佳,甚至導致學習興趣隨年級升高而下降的現象。我校正是針對這一問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直觀性功能,提供給學生盡可能接近直接體驗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果。
教例一
閑暇活動指導課《考察商場》一課。我校教師設計開發了《考察商場》課件,學生隨著人流走進商場的大門,乘上手扶電梯,從各個角度環視商場,觀察事物,認識各種標記,進行如何做一個文明小顧客的學習,全方位的顯示,移動的畫麵,學生就好像置身於商場之中,隨著商店裏標記的指引,任意挑選商品。由於整堂課都是在學生自己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曆”,印象深刻,其效果甚佳。
這個教例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而設計的:一方麵,雖然逛商場對於城裏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稀罕事,但平時他們逛商場都是自發的、隨機的,實際感受經驗往往並不係統和深刻;另一方麵老師帶著學生去商場,則因學生太多、商場擁擠嘈雜,教學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因此,我們製作了《考察商場》的教學軟件,讓學生在課堂上切身體驗到商場的場景,而又不受時間、空間和商場實際人流的限製,使他們能夠自由地感受、談說,並對照書麵的文字,真正體驗到文字言語與主觀感受之間的轉換過程,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不失時機地給予有針對性的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