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素養已經成為衡量現代人文化素養的一個重要標準,世界各國與地區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育研究人員都十分注重信息素養的培育工作。作為現代人,信息素養是我們必須具備的,那麼究竟什麼是信息素養,它又包含哪些部分呢,隻有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正確的理解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所要達到的目標
一個完整的信息係統是由硬件、軟件和人三個要素組成,隻有在這三要素相互協調相互交融的情況下,它才能取得良好的信息與文化傳播效果,有力地促進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這個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人在信息係統中起著靈魂與核心的關鍵作用,他們使用信息係統的意識強弱與積極性的高低,對於信息係統軟硬件了解與掌握的熟練程度,使用與操作信息係統軟硬件的能力,對於信息係統效益的發揮程度,有著很大的影響。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整個社會本身就是一個不停運作著的巨大的信息交流與傳播係統,因此所有人都屬於這個龐大信息係統中的組成要素,所有的公民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才能融入社會的信息活動之中。這也是我們討論信息素養的價值所在。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作為每一個具有文明修養的人,甚至於要作為一般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生活、工作的人,都應該能夠積極、正確、有效地應用信息係統,正確地了解與認識信息技術,掌握信息傳播方法,利用與開發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源。換句話說,他們除了需要讀、寫、算等工業社會所應該具備的文化素養以外,更應該具備適應信息社會所特有的修養與能力,這就是我們所稱的信息素養。
要想理解信息素養,必須先要弄清楚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點,信息素養作為一種素養,它是社會共同的判斷。每個人信息素養的有無,不能是自封的,而應該是大家公認的。同時,隨著社會上人們信息素養的共同提高與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人們所公認的信息素養的內容也要發生變化,原來所掌握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知識與能力,都會慢慢過時,變得不再有用,那麼人們也可能就不會再說你的信息素養高了。
第二點,信息素養是以收獲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來衡量的,在信息社會這個大係統中,人們培養自己的信息素養是為了通過建立與利用“人機聯係”來加強自己的“人際關係”,成為社會中有所作為的一分子,使得信息社會這個係統正常運作,並且得到比較高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因此,個人信息素養的高低要看這個人對於社會的影響大小與所起作用的好壞而言。所以評價一個人的信息素養,不僅僅是看他能不能做到熟練地使用信息係統,更要看他能不能發揮信息係統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最後一點,信息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後天培養形成的,正像讀、寫、算等文化修養需要通過教育才能獲得一樣,信息素養也必須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獲得,而且要注意經常地研修涵養。信息素養的獲得可以通過學校教育有意識、有目標地培育;也可以通過自學與嚐試——錯誤——成功掌握反複勘正實現。
綜上所述,信息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培育獲得,在信息社會中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麵的修養與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識與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信息常識以及信息能力這四個方麵,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共同的評價。信息社會的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通過各種途徑,有效地培育人的信息素養,使人類社會在信息社會這個階段能夠持續地健康發展。根據國內外教育界的研究,我們在下麵對於信息素養培育的各個方麵的具體目標進行討論。
一、信息意識與情感
隨著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一場全球範圍內的信息革命爆發了,人類社會已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發展,在進入信息社會的初始階段,人們首要的任務是培養樹立起信息意識與情感。
那麼什麼是信息意識呢?積極的信息意識和情感又是如何來培養的呢?
信息意識,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行為、理論觀點等從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評價。通俗地講,就是麵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並知道到哪裏、用什麼方法去尋求答案,這就是信息意識,而培養積極的信息意識和情感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要樹立敢用的信息意識
由於計算機與其他信息技術設備的成本較高,特別是在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幾近奢侈。而且信息技術硬件的安裝看上去十分複雜,連接線路錯綜複雜,許多軟件的安裝與啟動也十分煩瑣,這一切在無形中給人們一種壓力。這就涉及一個敢用不敢用信息技術的問題。例如一家單位有了計算機與其他信息技術係統,專門找一個有關專業的人員來使用,信息技術係統對於其他人員來說,不能實際應用,充其量隻是個擺設,在人家參觀的時候,顯示一下自己的現代化水平。像這種情況,信息技術就不可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和幫助人們取得真正良好的效益,人們會覺得沒必要投入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去建設一個效益不高的工作環境。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方法與途徑,來樹立敢用的信息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