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誌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明確指出:“一定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願望、教師教書育人的心情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學習江澤民同誌重要談話,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我們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
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改革開放20多年的經驗證明,解放思想,使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才能推動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正在逐步深入人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心。特別是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之後,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通過學習江澤民同誌《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實施素質教育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確,推進素質教育的經驗層出不窮。宣傳與學習這些好的思想、好的觀念以及好的做法,對深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但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推進素質教育,是對傳統教育思想和陳舊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在繼承傳統教育思想豐富遺產的同時,必須揚棄那些帶有明顯封建時代痕跡的教育觀,必須注意到,科舉文化的流弊總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對現代教育的科學認識。至今,教育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著的某些認識誤區和行為偏差,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更新教育思想觀念的問題上沒有突破性進展。為此,《決定》明確指出:“麵對新的形勢,由於主觀和客觀等方麵的原因,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製、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方法相對滯後,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麵發展,不能適應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在這裏,談及教育的“不適應”,首要問題是教育思想觀念的不適應。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著力促進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迎接挑戰的主要對策。新形勢、新情況,帶來了新任務、新問題,呼喚教育新思路、新對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導我國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改革的出路在於教育創新。隻有切實更新教育觀念,才能使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讓21世紀的中國教育真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為此,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問題,顯然已經成了教育領域中常講常新的重要話題,是我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始終抓好的一項任務。
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產生;新的教育觀念,應當在教育教學試驗的探索之中,逐步升華與完善。期待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能真正體現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行動上,孕育出更多更好的教育佳話,催生出更多更好的教育典範。
培養高素質人才
一、培養高素質人才,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同誌“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和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此,教育者應當時時關注:社會發展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教育如何促進人的發展;教育者應當常常深思:我們的學生必須具備什麼素質以應對未來。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鍵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對於各類人才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社會各用人部門的反映具有高度一致性:無論什麼崗位,無論職務高低,都需要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係統的專業知識、靈活的思維方式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合作精神及溝通能力,而後者顯然已成為公民從業上崗的普遍性要求。事實說明,“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等要求,已經成為青年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基礎條件。那種有知識、缺文明,有學問、缺教養,有理論、缺實踐的人,顯然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可與歡迎。
我們培養的學生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具有可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民族振興與騰飛的希望,是國家繁榮與富強的保證。必須指出的是,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學校要教學生學知識、學科學,更要花大功夫教學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德育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工作,要高標準完成這項工作,必須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增強學校的全員德育意識,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是中小學生德育的重要載體,有助於增加學生的道德體驗,切實引導學生在活動和行動中,體驗道德是非,體驗高尚,體驗成功。教師要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世界,使他們具有迎接未來世界、克服現實困難、謀求生存發展的心理準備和真實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