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李友梅教授主持的085內涵建設項目“都市社會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研究成果之一。從研究主題的選擇到內容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的使用,李老師都給予了宏觀與微觀的指導,而她對轉型中國遭遇的問題和都市社會建設過程中需要化解的風險與危機的獨到而深刻的判定,對於開拓本項研究的視野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而張文宏教授和張海東教授主持的研討會,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各位同仁激烈的討論和建設性意見,對進一步細化該書研究內容幫助良多。

本書分工如下:緒論與餘論及各章的小結部分由張勇安負責撰寫,孫潔負責第一章,鄭海豔負責第二章,張誌鴻負責第三章,張勇安負責整個書稿的統稿工作。陳璐在資料收集和整理方麵也提供了幫助。

本書選擇轉型中國所遭遇的衛生安全問題——傳染病、食品和藥品三大重要問題分別進行研究,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公共衛生政策的發展和演進,希望借此個案,剖析轉型社會中政府、市場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探討這些力量在政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同時又把中國的衛生問題置於國際視野或者說全球衛生的背景加以探討,以便更為清楚地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衛生政策的發展趨勢。該項研究既是一項學理性的梳理,借鑒了學界已有的諸多優秀研究成果,也是一項公共政策式的探討,希望借此對中國衛生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鑒。

然而,限於能力,書中定有不少考慮不周之處,但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好的起點,我們也把此課題視為一個推進我們在這一領域深化研究的良好契機。書中錯漏之處,概由作者負責。敬請學界同仁批評指正。

●1◇七大人類安全包括:經濟安全、食品安全、衛生安全、環境安全、個人安全、社區安全和政治安全。

●2◇參見:《衛生部再次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南方都市報》,2011年12月15日。

●3◇2001年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六十四條規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有權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報經其審批的藥品研製和藥品的生產、經營以及醫療機構使用藥品的事項進行監督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隱瞞。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時,必須出示證明文件,對監督檢查中知悉的被檢查人的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應當保密。

●4◇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ity Pareto Efficiency)是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

●5◇此外,國家規定擬提供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網站,應當在申請辦理經營許可證或者辦理備案手續之前,向該網站主辦單位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藥監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後取得提供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資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2006:257-263。

●6◇公共政策執行理論參閱托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謝明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7◇社會轉型和失範問題具體參閱朱力,《變遷之痛:轉型期的社會失範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8◇《藥品召回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條規定:“藥企發現藥品存在安全隱患而不主動召回藥品的,責令召回藥品,並處應召回藥品貨值金額3倍的罰款。”但這樣的懲罰力度能否起有效的威懾作用,實際已經引起了學界與公眾的質疑。

●9◇《藥品召回管理辦法》(局令第29號),2007年12月10日。參閱唐民皓:《藥品召回製度的國際經驗與中國範本:解讀<藥品召回管理辦法>》,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