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廣播專業化道路下的“適位受眾”
把握能力與電視相比,廣播媒體現在被普遍認為是弱勢媒體,無論是在媒體經營、節目製作還是人才儲備上與其他媒體相比都處於弱勢的地位,但是,實際上這隻是一個極為表麵的現象。對於廣播的性質應當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隨著廣播業開始成為文化產業以後,廣播電台開始具有了意識形態與產業兩種屬性,對廣播的經濟屬性、市場屬性、商品屬性都存在著新的認識。目前,無論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是在新加坡、我國台灣地區等新興發展區域,廣播都是“低成本的盈利媒體”,朝著本土化、專業化、城市化(社區化)、個性化發展,廣播的優勢也開始變得日益明顯化。
廣播的受眾規模與電視相比是極為巨大的,2001年由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廣播受眾研究會和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主辦的“2001年全國廣播電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收音設備普及率為69.1%,共8.29億人,其中城鎮收音設備普及率達83.2%,農村達62.8%。全國有廣播聽眾7.34億人,占全國(除西藏及港澳台地區)11.99億4歲以上人口的61.2%。其中,城鎮廣播聽眾2.67億,占城鎮4歲以上人口的72.0%;農村廣播聽眾4.67億,占農村4歲以上人口數的56.4%。而調查顯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擁有6.23億聽眾,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擁有667萬聽眾,上海東方廣播電台擁有513萬聽眾。目前廣播媒體的到達率仍然高達40.9%。
但是,與以往的廣播相比,廣播的出路不在“廣”而在“窄”上,在“珠江模式”的影響下,20世紀90年代初的5年間,全國各地相繼出現了經濟、新聞、文藝、音樂、交通、教育、兒童等係列台。然而遺憾的是,珠江經濟台的成立雖然給中國廣播帶來了裏程碑式的變革,但它卻是一個掛著專業牌子的綜合台。
從1992年到1994年,北京電台的專業化改革為廣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生機。在這期間,繼北京經濟台之後又成立了新聞台、音樂台、交通台、文藝台等總計7個係列台。當時專業化最突出的是北京音樂台,到現在也被普遍認為是北京電台最成功的係列台之一。
從1994年10月到2001年6月,北京電台開始規範旗下7個係列台。主要原因是由於在實際運作中各台都有一些相互交叉的節目,令人感覺雷同,甚至由於衝撞造成內耗。比如經濟台有兒童節目,由於經營需要開設的醫藥健康廣告,還有為了高收聽率開設的體育節目、音樂排行榜。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台長汪良認為,這是電台專業化乃至電視專業化都必然遭遇的矛盾。“就聽眾而言,交通台和音樂台的專業化程度是比較明顯的,因為其聽眾群很容易劃分並且數量不在少數。對其他類型的專業電台就沒這麼好的條件。市場是在細分的,往往收聽率高的電台更容易獲得廣告。還有就是與目標聽眾消費能力有關。廣告客戶選擇投放台一般就考慮這兩個因素。而電台的專業化,使聽眾群劃分得越來越細,絕對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必然會造成部分廣告的流失”。這是專業化初期最大的難度,畢竟各個台都有經濟任務在身。很多電台達不到專業化或者專業化程度不夠高,很大程度是源於這種矛盾。
基於這種矛盾,北京電台製定了各專業台辦台方針,各台設置節目嚴格按方針辦事。音樂台以音樂為主題,以青少年聽眾為對象;交通台以交通新聞、交通信息等為主體,以汽車司機為主要收聽群體。文藝台則立足文藝作品,專門從事文藝宣傳……經過3年調整,到1997年,各專業台調整基本到位。目前,北京電台正進一步深化專業電台發展。
實際上到這個階段為止,北京電台開始進入適位受眾階段,即對細分受眾還要做二次細分,從而進一步滿足受眾的需要。適位受眾的節目理念給播音員主持人帶來的挑戰主要反映在綜合素質上,比如深入理解受眾心理的能力、把握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以及不斷變化的節目創新能力等。比如,在美國有1.2萬多家電台,其中有4000家都是音樂台,而這4000家音樂台又可以劃分出20多個類型,搖滾音樂台、流行音樂台、嚴肅音樂台、爵士音樂台、靈魂音樂台、亞洲音樂台等,受眾細分化之後對於節目內容的要求肯定是提高了,如果播音員主持人自己的知識儲備還沒有聽眾多,不能滿足聽眾的需要,肯定是要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