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 第385章 張子房vs伏念(1 / 2)

麵對數典忘祖這樣一頂大帽子,顏路卻好似恍若未覺依舊平靜的說出了“逐出師門”四個字,好似恩斷義絕一樣,但是他內心的痛苦和苦衷,又有誰知道,不,至少他的師兄和師弟都知道。

從小三人之間的關係就非一般,更不要說相處了多年的他們,對彼此都有一個了解,不是兄弟勝過兄弟的感情,在此時卻是成為了他們一個艱難的選擇。

既然不願意動武力來解決,那麼就回歸儒家的辯合之道,以理念和經典來說服對方,顯然張良和伏念都默認了這一種選擇,但是卻是需要一個開頭,然而這個開頭人自然是他這個找茬的大師兄來帶了。

“不!”顏路話音未落,張良就已經搶白,然而伏念卻沒有給張良說話的機會,而是赫然訓斥道“你修煉《坐忘心法》,難到修煉到最後居然修煉得數典忘祖!”

可惜的是,伏念尚未說完,卻又被張良截斷,“聖賢祖師說,當仁不讓見義勇為,這樣做怎麼能說是數典忘祖。”說完還一臉無辜的看著上首的伏念,那表情要多無辜就有多無辜。

“子房不必多言!”而顏路本不想子房受到牽連,但是伏念卻是沒有給顏路拒絕的話,而是雙目瞪得渾圓怒斥張良,那表情恨不得直接秒殺了張良似的,他們知道伏念這是真的在發火了,兩人不由得心中一陣的擔憂。

“協助帝國叛逆,擾亂天下,當什麼仁,又見什麼義!”聲聲有理的咆哮,並沒有得到張良的認錯,反而給了對方反擊的借口。

“仁者,愛人,義者,利他,有人在危難之中,我們儒家是應該挺身而出,還是應該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觀!”子房每一個字都是發自肺腑,伏念卻依舊不以為然,氣得胡須一陣的翹立起來。

“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恭,寬,信,敏,惠,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如民眾不知謙恭,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誠,如果一個國家的百姓,都在想著謀害君王,這個國家豈不是陷入動亂,百姓豈不是陷入危難。”

“如果不問青紅皂白,一味隻要求百姓忠君,難道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了,孟子公孫醜下之篇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了,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子房引經據典,卻更讓伏念上火。

“哼,難得你還記得儒家經典,論語彥淵篇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趁人之惡,小人反是,小聖賢莊是天下讀書人心中的楷模,我們如果不傳播教化平和之道,反而鼓動民眾動搖國本,詆毀王道,豈不是在乘人之惡,就是小人的行徑。”

子房眼神炯炯,對伏念的說法卻是有著不同的見解“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君子之道在於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對於子房的話,伏念顯得極為震驚“你說的不為,難道就是不忠,不孝!”

子房不為所動,繼續陳述道“孟子盡心下中教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眾的生機才是最重要,最寶貴的,這樣才有國家社稷,才有君王。”

“你斷章取義,難道你忘了,孟子,離婁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如果沒有了倫理綱常,沒有了社會秩序,又談什麼社稷國家,沒有了社稷國家,民眾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沒有保障又怎麼談得上民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