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拖出去剮了(1 / 2)

西武山莊依山傍水,隱匿在群山之中,綿延百裏。

今日是莊主孟希伯六十壽辰,前來捧場慶賀的人絡繹不絕,差點把山腳口的門檻踏破。

受山莊恩惠庇護,轄內三州十八縣的百姓湧在山下,雖不能成為莊內賓客,就這麼遠遠看著也心滿意足。

莊主孟希伯文韜武略,花甲之年耳聰目明,身板硬朗,就是腿腳有些不便,導致行動起來不甚利索,莊內的熱鬧場景讓老人有些不適,平常獨處清靜慣了,猛然這麼多人,反而嫌耳邊聒噪。

莊內設偏廳外廳待客,偏廳裏擺放了百餘桌宴席,所請之人皆是有些臉麵的人物,州縣小吏衙門公差,上不了大場麵;外廳則是莊內門客外加各種隱退江湖的奇人異士。

孟希伯在莊內首席大丫鬟苑弼的攙扶下,立於中門,對紛遝而至的賓客作揖施禮,盡顯地主之誼

賓客之中不乏權貴之人,三州的刺史甚是顯赫,但這不足為奇,莊內下人早見慣了山莊與這些人的來往,而那個傳說一般存在的人物據說也來了,這倒是讓人耳目一新。

偏廳外廳自有人安排,不必孟希伯勞神,這次設宴,一是鞏固和山下這些人的交情,二是想讓那個看起來有些癡傻的兒子拜傳說中的老神仙為師。

戎馬一次的莊主不是個厲害角色,四十歲親自披掛上陣,鳳吟山一役幾乎全軍覆沒的代價趕走了西疆土民,自此一戰成名,還沒打道回府就讓朝廷裏的政客背後捅了一刀,有家不能回,隻好在這西武山上弄了個山莊。

論武,無人知曉孟希伯究竟有多高,隻道是個下流角色,不過論起文采,這老頭滿腹經綸,那些遊覽了名山大川自認為能夠出類拔萃的佼佼者,還不是到了山莊後閱景采擷自甘墮落,有的混到現在連莊主的麵都沒見過。

這並不奇怪,別說莊主了,就連莊內的丫鬟都是一流的高手,首席當數苑弼,琴棋書畫舞樂繡詩,哪一樣拿出來都能和朝廷裏的文官士子比個高低。

每到佳節,孟希伯和苑弼一主一仆,撫琴對詩,讓莊內門客體會了一把琴簫合璧,怡情之人聞後如同嚐遍人間美味,喜不勝收,要不是兩人中間差了將近四十歲的年紀,孟希伯差點把這個兒子中意的丫鬟給辦了,可就擔心身子骨不行。

要說孟希伯這個兒子,簡直了,儒生氣質,睜開眼就沒下過山,平日裏莊內穿行,一句我的地盤我做主,任誰說了也無用,名字也有幾分意境,孟可道,據說就是鳳吟山的老神仙給起的。

不過孟希伯一直小兒小兒的喚著,孟可道跟著就自詡孟小兒,誰都可以這麼叫,一來親切,二來順口。

莊內的下人門客還是有分寸的,孟可道可以這樣說,他們卻不敢這樣做。

孟小兒什麼都好,就是嘴不好,一會不擦口水泛濫,加上說話磕磕巴巴,很多人背地裏都說孟小兒其實是個傻子。

謠言說多了可能成真,堵是堵不住的,今天孟希伯借此機會想讓人看看孟小兒其實真的不是傻子。

傻不傻別人不清楚,孟小兒自己知道,因為從來就沒有人在他麵前說過他傻,當然了,除非那人不要命了,可他都十六了,口水還那麼多,自己都不好意思,耳邊的風言風語始終會有,他一點都不介意,還自得其樂認為這是好玩。

也難怪,這麼大了還沒下過山,要不是山莊大峰又多,各種樓閣軒榭多不勝數,孟小兒指不定拿著刀威脅孟希伯要下山了。

還好孟小兒有幾個玩伴,每次都會給孟小兒講點山下趣聞,這些比書本上的枯燥故事有意思的多,那幾人皆是貴人家的公子,每年輪流在山上呆幾個月,說是陪孟小兒,刺史老爺沒得辦法,孟希伯能夠把三州弄過來,朝廷都沒放個屁,他們自然沒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