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2 / 2)

後來,在西南地區,徐霞客又多次仔細考察過石灰岩地貌,曾先後探訪過101個岩洞。在他的筆記裏,詳盡地記述了溶蝕對這裏地貌所起的不可抗拒的巨大作用。溶蝕,不僅能造成孤立突兀的奇峰和圓形的窪地,還能形成狀如門洞的“天橋”以及岩洞中奇妙絕倫的石鍾乳、石筍。對石灰岩地貌做如此廣泛深入的考察和詳細記錄,徐霞客是世界第一人,比歐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的愛士培爾早100多年;而比歐洲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係統分類的羅曼更是早了200多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徐霞客是世界上研究石灰岩地形地貌的偉大先驅者。

徐霞客從22歲開始旅行考察,在3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棄家別舍,耗盡積蓄,常年櫛風沐雨,風餐露宿,曆盡了千難萬險。他曾失足掉進急流之中,險些喪命;他曾三次絕糧,不得不空腹而行;他曾兩度遇盜,財物被搶劫一空……但是,任何艱難險阻,都不曾動搖過他考察祖國山川的堅強意誌。直到1640年,他臥病不起,才被人用轎抬回家鄉。第二年,就離開了人世。

徐霞客一生行程數萬裏,把汗水撒在了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他的心血,凝成一部不朽的巨著——《徐霞客遊記》。這部遊記,是徐霞客30餘年旅行考察的真實記錄。他不僅用優美的文字生動、準確、詳盡地記載了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景觀,而且對一些自然地理現象作出了許多超越前人的科學論斷和解釋,揭示出不少合乎科學的自然規律,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被人稱為“古今遊記第一”。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也讚歎說:“他的遊記讀來並不像是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令人遺憾的是,這部遊記未能在徐霞客在世時編訂成冊。後來,由於清兵南下,徐霞客的兒子及大部分親人都不幸遇難,遊記手稿在戰亂中遺失了。直到135年之後,他的後人多方尋求,終於找到手稿殘本,經過校訂,刊刻問世。全書凡20卷,40萬字,僅為原著的1/6。

言行導航

徐霞客在刻苦攻讀的過程中,發現以前的地理書籍,多半講疆域沿革、風土人情一類的事,對山川自然風貌總是含糊其辭,一筆帶過。可見,這些著書人大都是閉門造車,互相抄襲,很少親自外出考察。所以他暗下決心,定要踏遍華夏山河,實地考察。正是這種意誌,才使他成為世界上研究石灰岩地形地貌的偉大先驅者。後人應該學習他不畏艱難險阻的堅強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