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使臣交鋒(1 / 2)

第二天,楊楚一臉神清氣爽坐在主位上。

隨後郭嘉程昱管寧孫乾李威聯袂而來,楊楚看著空了一半的人,眉頭一皺。如今滿寵、呂虔、毛芥、劉曄都外放為太守,這州牧府的幕僚都少了一半。還是人才太少了,現在還能招募到的人才不多了,要麼還沒長大。

郭嘉看到楊楚神色憂愁,問道:“主公,有何事煩憂不妨說出我們聽聽。”

“沒什麼,我隻是感歎我青州還是人才太少。比不得那袁紹幕僚一屋子,一時有些氣餒。”楊楚感歎幾句。

“嘉也想為主公多舉薦人才,隻是我寄去冀州數封書信,文若都沒有回信。”郭嘉說完搖了搖頭。

“奉孝說的可是潁川人稱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楊楚見郭嘉提起文若好奇問起。

“正是。荀彧在冀州避難,尚未出仕於袁紹。可惜他似乎不願來投靠主公。”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啊。”楊楚感歎,這荀彧隻怕是曹操的囊中之物。

“主公不必憂心,荀家乃潁川世家人才鼎盛。主公又為一時之雄,相信不久就會有荀家子弟起來投靠。”程昱勸慰道。

“主公,今日我為主公舉薦兩位賢才。”管寧拱手說道。

“不知是何人?”楊楚好奇問道,能被管寧相中必是不凡。

“崔林和鄭同。崔林乃濟南相崔琰從弟,字德儒。鄭同乃鄭公之子,字益恩。而且季珪為濟南相卻是有些屈才,可調回州牧府任從事。”管寧娓娓道來。

“好,那就征辟二人為從事,崔琰調回州牧府任功曹,公孫方接任濟南相。”楊楚下令完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公孫瓚在界橋敗給袁紹,公孫瓚的使臣已到臨淄。各位以為我們當如何應對?”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李威身為楊楚的簿曹從事,首先開始介紹錢糧情況:“近幾個月,士卒調用頗多,糧草耗費不少。而且兗州三郡尚有許多流民未安置也需要不少糧草,此時不宜再開戰端。”

“李叔之言有理。”楊楚讚同道。

“主公,我們之前論討過河北之爭。袁紹要滅公孫瓚至少需要數年的時間,我們最好不要卷入其中。前兩年公孫瓚一直限製我們青州戰馬的買賣,至今我們也不過才四千騎兵。我們要通過這次機會加大戰馬交易,那時我青州有數萬騎兵,自然不懼袁紹。”程昱拱手說道。

“那這次我們不出兵?”楊楚問道。

“不,主公。這次我們要出兵,我們要在平原屯上數萬兵馬,搖旗呐喊為公孫瓚助威。還可以讓公孫瓚付出點代價。”郭嘉樂嗬嗬說道。

“好,那這次就由……”楊楚看了一眼郭嘉等人然後說道:“由公祐負責和公孫瓚使臣交涉。”

“諾!”孫乾幹脆應道。

“對了,此次公孫瓚派何人為使?”楊楚看著程昱問道。

“劉備和他兩個義弟。”

嗯?劉備三兄弟。要是讓孫乾去接見,不會被劉備拐走吧?楊楚不放心看了孫乾一眼。

曆史軌跡都已經改變了,我絕對是想多了,楊楚這樣安慰自己。

……

“大哥,這臨淄真是繁華,隻怕是劉大人的薊縣也比不上。”張飛一臉驚奇看來看去,眼睛根本停不下來。

“有管寧邴原王烈這等大賢為楊楚治理青州,何其大幸也。當初我們在高唐之時,我多次上門拜訪王烈,可惜都被拒之門外。如今他竟然投靠了楊楚。”劉備又是羨慕,又是嫉妒地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