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歡。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慮癡長幾歲卻是沒有子尼年少激昂。”鴻豫自謙道。
“兩位詩作皆是不凡,稍後可別忘了把酒帶走。”商家見兩位佳作不凡甘願美酒送上隨後又問那名貴公子:“這位公子今日可有佳作?”
“你知我素來不善詩作,何必問我。倒是這兩位壯士英武不凡,不會讓店家失望才好。”那少年聲音清脆,帶點紆尊降貴的口氣。
楊楚見眾人吟詩作對,早就想好對策,身負千年傳承可不是開玩笑的。楊楚見少年點到他也不推辭,站起身來張口就來。
“關東黃巾起,禍亂滿中原。將軍百戰死,壯士何曾歸。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此詩一出,滿場皆驚。
王峰楞了楞望著楊楚,一臉震驚,這貨什麼時候這麼牛逼了。兩人一起長大,都隻認識些字,彼此都知道彼此的水平,待會定要好好問問。
子尼鴻豫聽了楊楚佳作一臉的慚愧,一人還在抱怨求學之艱難,一人隻想著飲酒作樂。
那名貴公子細細品味這詩,眼中泛起異彩。他覺得能寫出此詩之人必是憂國憂民和霍去病一樣的年少將軍,望著楊楚英武不凡的身軀,和自己想象那個人重疊在一起,一時間癡了。
“好,不知壯士高姓大名?”甄堯喝了一聲彩,連忙追問楊楚名姓。
“在下楊楚,乃廣縣縣尉楊德之子。家父因黃巾之亂而喪生,楚多有感慨讓各位見笑了。”楊楚答道,心中卻是默念曹操抄了你的詩作千萬別怪我,反正你又還沒寫。
“將軍何必自謙,以後將軍隻要想喝酒知會小人一聲,小人甄堯自會派人送到將軍府上。”甄堯見是將門之後,連將軍都喊起來了。
王峰聽到以後酒水暢飲,沒想到寫了一首詩竟有如此回報,連忙捅了捅楊楚的胳膊示意他快答應下來。
甄堯,莫非是冀州甄家。這次可是撿到寶了,楊楚拍了拍王峰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甄兄好意,我確是不敢領受。”楊楚還在推辭這時子尼鴻豫兩人走了過來
“楊兄,在下國淵字子尼,這位是我師兄郗慮字鴻豫。今日有幸聽聞楊兄佳作,愧不甘當。明日便啟程回鄭師處,日後自當勤勉刻苦。”國淵向楊楚拱手介紹道。
“兩位原來是康成公的高足,在下失禮了。楚一直想前往北海高密拜鄭公為師,隻是苦無門路。今日得見兩位仁兄,到時還請兩位引薦。”
楊楚見是國淵郗慮,大喜過望。此二人以後都是曹操帳下文官,頗有才幹,最重要他們認識康成公。將來把鄭公手下弟子一網打盡,不怕將來打下來的地方沒人治理。
“好說,將來慮在北海高密等候楊兄到來。告辭。”郗慮爽快答應道就告辭走了。
“告辭。”楊楚轉頭看了一眼那名貴公子的座位,發現二人早已走了,心中悵然若失。
隨後甄堯送了楊楚三壇美酒,王峰卻是連忙接了下來。
楊楚見此隻好作罷,帶著王峰回客棧去了,午時二人還要去刺史府赴宴。